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常用于
当铺、药房。
历史文化
苏州码子脱胎于
中国文化历史上的
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花码由
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同算筹一样,花码是一种
进位制计数系统。与算筹不同的是算筹通常用在数学和工程上,花码通常用在商业领域里,主要用途是速记。旧时的一些公文、契约、账表、
官帖、私钞、
当票中以及
背书等所有涉及经济方面带有数字的文档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码,而且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商业、工业及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我们在看电视剧、电影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
北洋政府的军队中,兵士的右边
领章上由
阿拉伯数字和
罗马数字组合的数码,左边领章上则有一种奇怪的符号。如陆军第一师第一旅
步兵第一团第二营,第三百六十四号之兵士,其领章号码为:左侧缀标明兵号之数码“〣〦〤”,右侧缀标明团号之
阿拉伯数码和表明营号之罗马数码“Ⅱ 1”。
它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
据《
中国通史》第八卷、第五节《中国数码和零的符号》记载:“我国在
商周时期已出现记数的符号,但在很长时期内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于记数和演算的数码。至唐代才开始用数码记数,
宋元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其使用也更加普遍。”
有一种说法是:“虽然叫苏州码子,但与
罗马数字与罗马有直接关系不同,苏州码子和苏州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罗马数字起源于罗马,因此被公称为罗马数字。而苏州码子产生于苏州,与苏州的关系则不言而喻。苏州码子在商业、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别是使用竖写
账本的记账被广泛应用,因其形象性很强,上至官宦下至商贾和黎民百姓即便是文盲,也极易掌握,而且能熟练地书写,所以又被称之为“商业数字”。
符号
花码一至九的写法如下:
0 〇
1 〡
2 〢
3 〣
4 〤
5 〥
6 〦
7 〧
8 〨
9 〩
记数法
苏州码子是一种
进位制记数系统,以位置表示大小。记数符号写成两行,首行记数值,第二行记量级和
计量单位。例如:
横排:
〤 〇 〢 二
竖排:
〤
〇
〢
二
以上第一行记载的是数目的数值,“〤〇〢二”代表4022。第二行记载数目的
数量级和计量单位。此处数量级是拾(十),代表第一行的第一位数字的数量级是十位。换言之这数字是“40.22元”,或“四十元二角二分”。
在香港
茶餐厅会将“十”或“百”写于底部作为最大数量级。一位数的数量级不需要记载。
特点介绍
(一)“0”在这里零还为0。
(二)当苏州码的前〡、〢、〣位数组合遇到并列时,为避免数字连写混淆,可将偶数位写作横式。如〡、〢、〣、〣、〢、〡,可写成〡二〣三〢一。
(三)当标价*角*分时,用“△”代表“角”。可将“△”另起一行放在**二字的首位字下方,“△”尖头正好对着**二字首位字中间,起到数字隔位点的作用。
如:¥0.64可记作〦〤
△(第二行表示以上一行数目的单位)
(四)如遇元角时,如“(三)”做法相同,只是符号用“○”代表元。
如:¥3.70可记作〣〧
O
记帐时也有将¥3.70记作“〣〧毛”的。
影响
苏州码子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
算筹及记数数码的演变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它完全是由算筹——记数符号演变而来,至明代成为完整统一的一种数码,并被商业界作为
暗码使用。至清末民初,广泛应用于民间,后也被用于官方。这些从我们看到的旧时各种官私账本中可以看出端倪,其记账均采用苏州码子符号记录的。
而后,大约在13到14世纪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被国人称作洋字码,但由于我国当时记账所使用的为竖式账本,用商码书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上世纪初,由于外国资本的不断入侵,促使我国国内的旧式银行逐步萎缩,随着大批新式银行的兴起,旧的记账方式也随之被新的记账方式取代,因商业与金融有着不可分离之源,因而在整个商业、金融领域迅速铺开,于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逐步开始推广使用,进而逐渐取代了商码。苏州码子多用于旧时的商业、
手工业、
当铺、金融业等一切
经营活动和生活中的数字记载、契约的签订及账务的处理。
作用
苏州码子,是中国
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使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随着阿拉伯数字普遍使用,而作为中国发明使用的苏州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南方农村有些地方,在年长的
会计人员中,仍有人在使用这种数码。据说在港台地区的一些
小商小贩中,也仍能见到用苏州码子的标价方式。苏州码作为中国数字文化的一个代表,虽已逐渐消亡,但它在中国数目记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误称
杭州码子
苏州码子由
Unicode3.0版本加入Unicode标准,当时被误解为杭州风格。Unicode4.0版本的
勘误表认出了此误解:
Unicode中大多的“杭州”错误已经被修正,但是为了稳定,Unicode的方针不允许字符名称的改变,所以字符名称中的“杭州数字”也就将错就错了。字符名称被有些软件作为唯一
标识符,修改会造成
向后兼容问题。
关于这个误命名的应用之广泛,甚至在
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0年出品的福尔摩斯
改编剧《
神探夏洛克(Sherlock)》里都得以体现:苏州码子大量地以“杭州码子”这个名称作为本剧第一季第二集的关键线索穿插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