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站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铁路车站
苏州园区站(Suzhouyuanqu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是苏州市域大型综合换乘枢纽之一,沪宁城际铁路途经该站。
历史沿革
2008年2月,《新建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苏州园区站是该线路的中间站。7月,随着沪宁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苏州园区站开建。
2009年2月12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配套工程开工建设。8月26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基本完成地下施工,进入地面部分施工。
2010年6月26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站房及配套工程竣工。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投入使用。
2019年7月27日起,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
2020年,上海局沪宁城际铁路开通“铁路e卡通”,苏州园区站包含在内。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山、水、林、石的精巧组合被巧妙寓于站前地面广场的设计之中,车站空间布局一目了然,建筑形体简约纯净。
截至2010年7月,苏州园区站总建筑面积8120平方米。站房长度达108米,宽36米,总面积达5916平方米。建筑最高点23.8米,总长108米,总宽36米。该站房的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3000平方米,包括出站地下空间、高架进站平台以及站前地面广场。外观像一个航站楼,采用的是“高进低出”客流模式。旅客可以通过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或者地面道路上匝道,直接到达二层平台。站前广场占地约1.6万平方米。苏州园区站是沪宁城际铁路上设计流量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大站,设计日高峰小时客运量9600人次/小时、日客运量超10万人次。
整体布局
截至2010年7月,苏州园区站为地上主体两层,地下一层。此外有36米宽的高架进站平台,共有5条车道和一个旅客步行区。底层为铁路设备以及预留的快速进站区,二层为售票、进站以及候车等功能厅。站房以出站通道与城市地下空间相连。出站的空间为单层地下室,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设置了旅客出站大厅和通道、有200个车位的停车场和出租车候车区等。站前广场为硬化铺装和绿化景观结合的步行广场。分为主广场(主要服务于步行者)、东广场(主要服务于出租车停车场)和西广场(主要服务于公交车站)。此外,配套工程还预设了与312国道及至和西路北侧沟通的两条地下通道。
站台线路
截至2020年4月,苏州园区站设2台4线,主要承担沪宁城际铁路的运输任务,开行列车18.5对。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截至2011年7月,在售票大厅内,5个售票窗口处设有显示屏。在售票厅的一角,摆放着4台自动售票机,可实现二代身份证购票、银联卡购票、铁路快通卡购票、纸币购票等多种购票方式。
客运流量
截至2011年6月,苏州园区站客运量日均近4000人次,其中客发人数日均2000人次,单日客发人数最高3600人次。这使得它成为沪宁城际铁路沿线非城市级车站中客运量最大的车站,同时也是其中停靠车次最多的车站。
交通换乘
公交线路
据2024年9月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显示,苏州园区站共配套公交线路13条,接驳公交车站为“沪宁城铁园区站”和“沪宁城铁园区站广场”。乘客进站可由地面广场乘坐自动扶梯到二层售票和候车大厅,出站可由地下一层到地面广场西侧的公交首末站或广场北侧公交车站乘车。
轨道交通
据2024年9月苏州地铁官网显示,苏州地铁3号线苏州地铁8号线途经苏州园区站,设“苏州园区火车站”。其中,苏州地铁3号线的“苏州园区火车站”位于位于至和西路与瑞新路路口、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北侧;苏州地铁8号线的“苏州园区火车站”位于至和西路北侧。“苏州园区火车站”共设有8个出入口。车站首末班车时刻表如下:
出租汽车
至和西路高架可直接抵达城铁园区站二层售票和候车大厅,机动车辆在高架落客平台的流向均为“西进东出”。出租车候客在地下一层东侧出租车专用上客区,停车场在地面广场东侧。
社会车辆
小型车地下停车场位于城铁园区站广场西侧,玲珑街方向来的车辆可从至和路高架下匝道到达,娄江快速路和312国道方向来的车辆可由珠泾路下穿铁路立交转至和西路地面道路到达;也可从车站二层落客平台东侧下匝道到达。大巴停在地面广场东侧。
建设规划
2019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启动《苏州园区站南北联络线及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范围包括:引入苏州园区站的各条城际铁路(含南北联络线线路方案)及车站改建方案;苏州园区站的站房及站前广场、市政配套、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相关城际铁路引入车站、南北联络线、车站改建、动车配套设置等引入方案研究;建筑方案研究;交通需求分析研究;交通组织规划方案研究。
价值意义
苏州园区站是沪宁城际铁路上设计客运量第三大的车站,也是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换乘枢纽,随着沪宁城际铁路的通车,将进一步加快苏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速度,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快速流动和产业的补充发展,实现“同城时代”的互融互通发展。(《苏州日报》 评)
苏州园区站的建设,将更加奠定唯亭的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唯亭城市格局与产业结构实现第二次升华,唯亭将全面融入上海“30分钟都市生活圈”。(苏州工业园区新闻中心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0 20: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规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