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人
苏丹尼格罗人的简称
苏丹人(Sudanese),非洲东北部苏丹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居民。约有1869万人(1980)。其中90%居住在农村;25%集中在仅占全国面积6.5%的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之间的地区。
人种简介
苏丹地处非洲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人种迁移频繁,在这里形成了多种民族成分和种族成分。按人种和语言,苏丹人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北苏丹人和南苏丹人。北苏丹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主要居住在苏丹北部到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的河间地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不少人使用阿拉伯语。南苏丹人居住在苏丹南部草原沼泽地带,多数信仰万物有灵(见原始宗教),盛行图腾崇拜,有80多种部落语言。
种族发展
北苏丹人中除阿拉伯人外,最重要的有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努比亚人,青、白尼罗河之间的丰吉人,达尔富尔广阔地带的福拉人,尼罗河、阿特巴拉河与红海之间山区的贝扎人。北苏丹人大多从事农业,利用尼罗河水灌溉;有的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多受阿拉伯人影响。南苏丹人中主要有丁卡人努埃尔人希卢克人邦戈人阿赞德人等。
早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在苏丹北部沿尼罗河流域便已出现由努比亚人建立的强大国家“库施”。到了近代,欧洲殖民者和奴隶贩子不断袭扰苏丹,使当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初,埃及侵占苏丹。19世纪70年代,英国对苏丹进行侵略。1881年,苏丹人爆发了著名的al—马赫迪农民起义,反抗英、埃军队入侵,历时达18年之久。起义者打死了英国殖民总督C.G.戈登,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苏丹人经过长期斗争,于1955年赢得国家独立。
苏丹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粟类和薯芋类作物畜牧业手工业、渔业和狩猎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普遍保存氏族部落结构,社会组织十分松散,以部落为活动基本单位。过去,苏丹人大多居住在锥形圆柱状的茅屋里,这是他们传统的住房形式。在现代城市中,这种茅房已经被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所取代。
婚俗
苏丹人对婚礼比较讲究,也十分注重礼仪。举行婚礼的那天上午,新郎新娘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从内室走出来,肩并肩地坐在院子中央用彩灯、彩球和彩带装饰起来的一个台子上,宾客们纷纷走上前去握手、拥抱和亲吻,表示热烈祝贺。彩台前放着一块大的红色地毯,音乐一响,新郎新娘缓缓起身,慢慢走下彩台,在地毯上翩翩起舞。
新郎新娘跳完一曲舞,回到彩台上坐下,男女宾客轮流走上地毯,跳起“颈脖舞”。“颈脖舞”在苏丹十分流行,是婚礼场上必跳的舞蹈,青年男女人人都会跳,而且从孩童时期便开始学跳这种舞蹈。
这种舞蹈的动作模仿骆驼行走时颈脖的晃动,骆驼是苏丹人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他们认为骆驼在行进中颈脖有节奏地晃动是最优美的动作。
舞蹈时,姑娘们头向后仰,突出胸部,不停地晃动颈脖和双肩,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小伙子们围着跳舞的姑娘,举手弹指,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伴舞助兴。人们除跳古老的“颈脖舞”外,还跳现代的“迪斯科”舞,两种舞蹈交替进行,通宵达旦,尽情歌舞,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新郎家备有凉菜、点心和饮料。供参加庆贺活动的人们随时吃喝。
在非洲,苏丹人的传统婚礼以场面豪华、仪式繁多而闻名,己大大简化,但依然要比其他北非阿拉伯国家要复杂一些。在苏丹,某位小伙子若对某家的姑娘有意,他的父母也表示赞同,并征求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在全家看法一致的情况下,便委派代表(一般为女性代表)带上现金、糖果、香水、化妆品等礼物到姑娘家说亲,如果姑娘家热情款待来人,并高兴地接受所馈赠的礼物,婚事便大体上确定下来了。
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订婚仪式。男女双方在证婚人、教长和亲朋好友面前,先诵念《古兰经》开端章,然后抚摸着《古兰经》起誓,要遵循安拉的旨意,忠诚于婚姻大事,夫妻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在苏丹也盛行送彩礼之风,订婚仪式后,男方家将一箱一箱的东西送到女方家,包括各类点心、糖果、衣物和日用品等,有的简直可以供开一家小商店。
面对沉重的彩礼负担,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承担,家境贫寒的年青人只能望“婚”兴叹,有的人不得不打一辈子光棍。按照苏丹民间传统做法,订婚仪式之后,男方只有送足彩礼之后,双方家庭才能正式商定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
举办婚礼则更要花一大笔钱,家境富裕者的婚礼连续庆贺七天,借此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名誉,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也要庆贺三天,以显得不失体面。婚礼的第一天,人们观看新娘,跳“颈脖舞”进行庆贺。第二天上午,举行“朝礼”仪式。仪式开始,新郎揭去罩在新娘身上的一块色泽艳丽的绸缎,两人默默相视,参加仪式活动的宾客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热情的祝贺声,新郎新娘频频鞠躬点头,深表谢意。
人们载歌载舞,将新郎新娘团团围在中央,使欢乐的婚礼达到高潮。下午,举行传统的“杰尔体克”仪式。新郎新娘端坐在一张用鲜花和彩带装扮的小床上,一位老人手提两根带有玉珠和金币的红绸,一根拴在新娘的手腕上,另一根的两端打成结后套在新郎的脖子上。随后,老人端来一碗牛奶,新郎新娘一齐饮下,牛奶洁白融合,表示新婚夫妇心心相印,永不分离。有的地方,新郎新娘将最后一口奶成雾状互相朝对方的脸上喷去,表示爱情纯洁,预示婚后生活如同奶汁那样香甜。
晚上,人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翩翩起舞,跳到兴趣浓烈时,新娘进入舞池,跳起“新娘舞”。新娘身穿袒胸的衣裙,头上戴着饰有数十个金币的头巾,脸上挂满了用金丝串连的金币,脖颈上是挂着金币的项链。胸前有一根彩带、彩带上饰有各种颜色的珠子,手上脚上也戴着金镯子,全身金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
新娘身上的这些金饰珠玉都是祖传之物,是她的祖母和母亲送的,跳舞时戴上它们,以显示自己娘家的富有。新娘跳过一曲后,稍事休息,便在新郎的陪伴下,再次起舞。众人围在四周观看,鼓掌助兴。新娘舞姿多变,节奏欢快,忽而臀部摇摆,全身转动,忽而收胸弓腰,屈举双手,突然身子往后一仰,新郎以舞蹈姿式将新娘扶住,如果新郎没能及时扶住,新娘倒在地上,便是新郎失败,新娘获胜,围观的人们会立即欢呼。
原来,新郎新娘是在跳舞比智慧。每当新娘取胜,新娘的亲友们感到异常骄傲,客人中引起一阵赞扬声。在有的地方,新郎如果没能及时扶住新娘,要当场付给新娘一些钱,作为对新郎的惩罚。当然,新郎为让人们夸耀自己的妻子,总是故意输给新娘。
在有些地方的婚礼上,新娘跳舞时要穿着称之为“拉海特”的裙子,这种裙子是用牛皮切成细细的长条缝制而成的,这种牛皮条裙子被染成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在苏丹有专门缝制“拉海特”裙子的工匠,花钱便可以买到。婚礼场上,新郎从新娘的“拉海特”裙子上扯下七根皮条,向客人扔去,如果落到哪位小伙子身上,他就会找到如意的妻子,如果落到哪位姑娘身上,她就会找到称心的丈夫。
第三天,新郎新娘在双方父母陪同下乘车来到尼罗河畔,双双用河水洗手洗脸,让自己脸上和手上的污垢随河水流走,并摘几枝枣椰树叶带回家,象征吉祥和幸福。至此,三天的婚礼庆贺活动结束,新郎新娘已十分劳累,便守在家里不会见任何人,静心休息几天。
苏丹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婚礼别开生面,另有情趣。
贝贾人结婚时,姑娘的母亲规定彩礼数额、新郎向新娘及亲人送过礼后便举行婚礼。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吹吹打打,唱唱跳跳,热闹一个星期。婚礼结束,新郎带领新娘回到自己的家中。新郎的家人用枣椰柄为新婚夫妇搭起一张床,以羊皮塞草做枕头。新房是一顶帐篷,内面以驼鸟蛋、驼鸟毛、贝壳等物装饰,帐篷的门朝麦加方向开。新婚之夜。新郎的枕头放在东面,新娘的枕头放在西面,如果第二天清晨枕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合。如果夫妻争吵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妻子会拆掉帐篷,回到娘家。在这以后,除非出于自愿,她是不会轻易回到丈夫身边的。
罗图佳族居住的地区天气炎热,男男女女一丝不挂,未婚姑娘摘一片大的树叶或剪一块兽皮遮住下身,出嫁的姑娘在腰上系一根绣花布带,前面密密麻麻地挂着20多根小铁链遮羞,后面挂一柄巴蕉叶作裙,耳上穿孔,挂着一根草作为饰物。青年男女到了婚期之时,便双双离家私奔。第一天姑娘的父母佯装不知道事情的发生,第二天便带人四处寻找。姑娘被找回家后,摘下身上的铁链,换上山羊皮裙,标志着已是他人之妻了。小伙子赶着一群牛、羊作为彩礼,送到姑娘家,岳父招待女婿吃一顿羊肉抓饭、并清来一些人作陪,饭后大家跳舞唱歌,欢庆一阵,婚礼即告结束。罗图佳人婚后生活稳定幸福,很少发生离婚的事情。
别扎族的女孩子出生后便由祖母负责照料和教养,直到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别扎族中盛行家族联婚的风气,如果姑娘不同意这门亲事,便以种种理由推迟婚期,直到对方宣布取消这门婚事,她便另找情人。新娘的母亲决定彩礼数量,新郎将礼物送给新娘、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及亲戚。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地点是临时搭起的一间屋子,持续一个星期。婚礼上,客人们向新婚夫妇赠送礼物,礼物中有许多是室内陈列品。婚礼结束后,新娘住在娘家,一年后新郎将新娘接走,从此开始夫妻生活。
其他含义
苏丹尼格罗人的简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2:18
目录
概述
人种简介
种族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