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读作:sū或者sù)为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字源演变
苏的繁体字之一“蘇”有两种源流。
其一,“稣”是“蘇”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树枝。金文,字形在鱼鳃位置加“木”,表示用树枝穿鳃提鱼。古人发现,用树枝或稻草穿鳃提鱼,短时间内虽使鱼失去了水并伤及鱼鳃,但并不会致鱼于死地,只要短时间内给予必要的水环境,鱼就可以“复活”。当“稣”的“复活”本义消失后,金文调整左右结构加“艹”另造“蘇”代替,表示用稻草穿鳃提鱼。篆文将金文字形蘇中的“木”写成“禾”。隶书演变成“楼兰简”字形。俗体楷书以“办”代替正体楷书的“稣”。
其二,
篆文和
繁体“苏”字由“艸”和“稣”构成。“稣”字表示假死后又活过来,整个字的意思是能使假死之人活过来的草本植物。它指能解鱼蟹之毒的紫苏。引申表示说话重复。
另外“苏(蘇)”又有一异体字“甦”,字义用于表复活义,是由“苏(蘇)”分化而来的,今简化字中今规定“甦”只能用于人名中。另外现行的简化字的“苏”原本也是“蘇”草书楷化而来的异体会意字。
苏又为“囌”的简化字,也是一个形声字,从口,蘇声。该字常用于“噜囌”一词中,表啰嗦唠叨的意思,又指事情繁琐的意思。
在新中国的汉字规范整理中,将苏做二字的简化字。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桂荏也。从竹稣声。素孤切。
康熙字典
《唐韵》素姑切《集韵》《正韵》孙租切,𠀤音酥。《说文》桂荏也。《本草》紫苏。《注》苏,从稣,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苏乃荏类,而味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又《扬子·方言》苏,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闲曰苏。
又木名。《诗·郑风》山有扶苏。《传》扶苏,扶婿,小木也。
又流苏。《
西京杂记》昭阳殿壁带往往为黄金肛,皆衔五色流苏。《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苏,析羽也。
又息也。《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又取也。《屈原·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纲目集览》取草曰苏。
又《韵会》苏苏,气索貌。《易·震卦》震苏苏。《注》恐惧不安之貌。《王注》躁动貌。
又台名。《吴语》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注》姑苏,台也。
又亭名。《后汉·郡国志》襄国有苏人亭。
又国名。《魏志·东夷传》诸国各有别色,名之为苏涂。
又姓。《书·立政》司𡨥苏公。《传》忿生为武王司𡨥,封苏国。
又《集韵》山于切,音疋。诗扶苏之苏,徐貌读疋。
又《字汇补》苏故切,音傃。《荀子·议兵篇》苏刃者死。《注》苏读作傃,谓相向格鬭者。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