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庙庙会是一种古老花神庙庙会动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花神庙坐落在
北京市丰台镇东纪家庙村北。花神庙建于元未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据考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得知凤得门附近有一处山清水秀,林木葱笼之地,便调集国内的种花匠人,专门种植花草以供皇室使用。庙门上端悬有“古迹花神庙”的匾额。庙的前殿供有花王神及诸路花神的牌位。这里是花农们祭祀花神的场所,也是丰台附近各处花行
同业公会的会址和会馆。花神庙庙会具有独特的传统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庙会习俗
据说,
洛阳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在天上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因此人间变成了万紫千红的花乡。为感谢花神的恩赐,京城各花行便集资修建了这座花神庙。
旧历二月十二日为花王神诞辰,谓之“花朝”,素有北京花乡的丰台一带的花农都到此进香献花。三月二十九日,附近各档花会照例到此献艺,谓之“谢神”。
前清好年景时,要搭台唱“野台子”戏,少则一台,多则数台,有
河北梆子、评戏、什不闲莲花落等,城里的“幽人韵士”也来看戏,并即兴赋诗唱和。届时,庙外的空地上有卖鲜花、花籽、熏香草的花农,有卖条柳什物等山货和农具的老乡,一时形成集市,热闹非凡。
风得门内形成了花卉种植园区。郑和数次下西洋,从马来西亚等地又带回了热带观赏植物,更丰富了这一地区的花卉品种。
花匠们为了保平安获丰收,出钱在风得门旁修建了花神庙,供奉百花神。庙内供奉着花神唐明皇,骑白马,执白扇,双目炯炯有神;牡丹仙子杨玉环仪态万方,丰满动人;一百个塑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每年的二月十二日和十一月十二日,是花神庙庙会日,请来了戏班子唱大戏,各色人等聚集花神庙,摩肩接超,热闹非凡。花农之间相互交流种植技术,结账定货,花卉交易十分红火。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是花神庙的鼎盛时期。每月初一、十五游人如潮。达官显贵、平民百姓都来赏花消遣。文人雅士纷纷吟诗泼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达数十块。太平天国时,花神庙毁于战火。但人们十分信奉百花仙子,将花神庙与善恩庙合并。
传说中善恩庙供奉的是一个其面极丑、其心极善的神仙,两庙合并后,名定为花神庙,有二进大殿,九十九间厢房。
既供百花仙子,又供善恩圣人,香火渐旺,解放后为建小学,即在庙址上堆土,建成了现今的花神庙小学。
主要活动
花朝节
花朝、月夕,这是中国岁节之中安排最妙的两个节日,由此,不难看出民众在此动用的心力。仲春百花盛开、繁花似锦的时候安排一个花朝,仲秋天高气爽、月朗星稀的时候点缀一个月夕,其间,人的心智的美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朝节俗至晚在宋代已经形成,南宋的《西湖游览志余》、《梦粱录》就有相关节俗的记载。《
梦粱录据传,
洛阳牡丹等十二花神在天上犯了罪,被玉皇大地贬到了人间。又说十二花神为十二月花神,分别掌管一年十二月的花卉。民间为纪念享祀花神,有的只是设神位,有的地方则建有花神庙。
南京每年二月十二百花诞辰和九月十六菊花诞辰为祭神庙会之期,届时花农打着旗子,携香烛祭品到庙里顶礼膜拜,祈花神保佑花事兴盛。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赏红、种花、扑蝶会
从自然物候来看,春暖花开时节,是莺歌燕舞之时,更是蝶舞蜂飞之时。
而蝴蝶不仅与花相恋,又十分美丽,性情也很是温婉宜人,所以人们就必然要作扑蝶之戏了;而参加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扑蝶之会。
赏红也就是赏花,是一种很有韵致的节俗。正如《
帝京岁时纪胜赏红
习俗,大约起源于唐代的护花幡。据唐人小说记载,当时有位叫崔玄微的文人游园时碰到几位美人,美人们说她们怕恶风,经常乞求十八姨庇护,后来得罪了十八姨,不再能依恃其庇护,因此请求崔氏在每年的二月初一作一个红幡挂于花枝,上面画日月星辰等,如此即可免难。崔氏如法照办,到那天,暴风把树都拔了起来,唯独苑中的繁花安然无恙。后来,这种红幡就被称作护花幡花朝节的来历传说:花朝日期——花朝节是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花朝节与气候时令关系密切,故而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我们中学课文学过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其中提到“花朝节后,余寒犹厉”这么一句,各地花朝,均在夏历的2月份,正是早春时节,咋暖还寒。论节气,大约在“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这天,各地的百姓,尤其是花农,都要祭百花以求
庇佑。而花朝具体在哪一日却说法各异。唐代花朝定为二月十五,还成为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的三个“月半”佳节;到了宋代,花朝节于某些地方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或许是对春的迫不及待吧。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有:“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杨万里说“唐二月十五为花朝”,而“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不过,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
梦粱录》则依然因循旧习:“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气候差异而已。
花神传说
花神传说: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春秋的《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风土记》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花朝节的民间传说大致有这样几个:“崔元徽悬彩护花”故事:《博异志》载:唐天宝年间一个早春二月之夜,崔元徽于园中品茗赏花,忽见一群容貌艳丽的女子来谒,其中有个小巧玲珑的姑娘,自称石氏,但大家都叫她醋醋。女子们称要借此地与封姨相见。接着,便来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妇,众人起身行礼,并恭称封姨。崔氏命上酒菜果肴,尽地主之谊。众女谢过之后,把盏畅饮,高声谈笑,封姨不意碰翻酒盅。醋醋的红罗裙被沾污,她
粉面含怒,拂袖便走。众女子相顾惊慌,封姨板起面孔,恨恨地说:“小奴婢竟敢无礼!”夜宴不欢而散。
次日晚,那位醋醋姑娘竟然前来——原来昨晚那些美女皆是花精,醋醋本人是石榴,她们要来人间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风神出头阻挠。花精们本想借机向封姨求情,不料醋醋坏了事。如今众花精都埋怨她,只好求助于崔元徽,她要崔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辰,在二月二十一日五更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崔元徽依言行事,届时果然狂风大作,可是枝上的花卉有了彩帛,没被吹落。当夜,众花精又变成一群丽人来花园里向崔元徽致谢,还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劝他当场和水吞服,崔元徽因此延年益寿至百岁,且年年此日悬彩护花,最终登仙。后来此事流成习俗。由于悬彩的时间安排在五更,故名“花朝”,至于日期如何衍变为其他的,可能与各地花信的迟早有关。
女夷、花姑、花仙。“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祭花神”,这是朱熹咏花神的诗。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几乎都有花神的形象,而我们的花神长什么样呢?中国的花神也有多种传说,但她为女性的形象却历来是一致认可的。《淮南子.天文训》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女夷者,主春夏长养之神,世所谓花神也。《月令广义》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又有书中说花神女夷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花姑,她餐风饮露,统领群花。《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神。”
花神传说:灌园叟晚逢仙女:明末冯梦龙的《
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位名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无儿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种果,把田业都撇弃了,专于其事。日积月累,便建成了一个大花园。秋先是个花痴,不仅对自己满园的花呵护备至,对他处的花木也常常流连忘返。城中有一名张委的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及几个无赖子弟危害邻里。一日,他带了四五家丁及恶少,游荡至秋公门前。话说秋公正好浇灌完盛开的牡丹,于花前独酌,不想张衙内破门而入。一番寻衅滋事,最后竟把个好端端的花园子践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还意犹未足。待风卷残云后,秋公走向前,望着满园的雕残零落,尘垢沾污,心中顿时凄然泪下。正哭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秋公为何恁般痛哭?”原来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雅淡梳妆,却不认得是谁家之女。秋公将张委打花之事说出。那女子笑道:“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按照她的要求,秋公取水出来,发现残花果然重上枝头,而且各种花瓣色彩掺杂,比从前更好看了。这件稀奇事很快就传到了好惹是生非张衙内耳朵里,于是再次上门施展辣手摧花,还找借口给秋公套上了枷锁。恶少们一直打砸到晚上,忽然卷起一阵风,化作一位姿容美丽的红衣女子,原来,她就是花仙,只见她长袖翻飞,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风,将张衙内一伙像蝼蚁一样吹走。狂风大作,张衙内本人也一头栽进了沼池…秋公也被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花仙已经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明代以后的花神形象,愈加栩栩如生,她风姿妩媚,手持中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蓝,安详地守卫着善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宿愿。
相关活动
花朝的节物风俗祝神庙会: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
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游春扑蝶:古时,每逢花朝,
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
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
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种花挑菜: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晒种祈丰: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制作
花糕: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