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枯萎病
植物病害
芝麻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芝麻专化型引起的、发生在芝麻的病害。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主要为害根系和茎秆,整株表现症状,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原特征
芝麻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孢芝麻专化型(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sesami (Zaprometoff) Castellan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稍弯,无色透明,顶端细胞圆锥形,足胞明显,一般2-5个分隔,多数有3个分隔,大小一般为(18-47)微米×(3.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多数单细胞,少数双细胞,单细胞的孢子大小为(6-13)微米×(3-6)微米,双细胞孢子大小为(6-21)微米×(4-6)微米。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顶生或间生,多数单细胞,少数双细胞。
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6-30℃。
为害症状
芝麻在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以成株期发病为重。苗期染病,病苗出现猝倒或枯死,症状似芝麻猝倒病。成株期发病,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叶缘内卷,逐渐变褐干枯。严重病株茎基部呈红褐色,根部褐色,全株枯死。感病较轻或较迟的植株,主要为半边根系和相应的茎秆一侧出现红褐色干枯条斑,受病一侧的叶片变黄,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黏质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剖开病茎,可见病部木质部维管束褐色。发病株蒴果较小,早熟易裂,种子瘦瘪。
分布范围
芝麻枯萎病在中国以外分布于美国、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希腊、俄罗斯、朝鲜、日本、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土耳其、埃及等国;在美国和委内瑞拉曾一度流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吉林等省(自治区),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生;在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发病较重。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翌年条件适宜时,从根毛、根尖和根部伤口侵入幼苗根部。病菌侵入后,进入导管,沿着导管向上蔓延至茎、叶蒴果和种子。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幼苗发病。芝麻收获后,病菌又在土壤、病残株和种子内外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操作以及虫害造成伤口,病菌易于侵入。
流行规律
茬口是影响苗期芝麻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连作地苗期枯萎病发生较重。气候因素则是影响成株期芝麻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降雨量大、连续阴天、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枯萎病会迅速发生并蔓延。另外,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2-16 22:57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