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是
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
基本概念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
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
原色、
间色和
复色来构成的。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自然界中各个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颜色测量
术语,颜色的属性之一,借以用名称来区别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
色相,即各类
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
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
间色和
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的特征决定于
光源的
光谱组成以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
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在测量
颜色时,可用色相角H 及
主波长λd(nm)表示。在聚合物中为根据色的XZY系列表示的
主波长和补色主波长相对应的
色感觉。一般
高聚物本身在
熔融态下与标准
色系溶液比较,与其一致的
颜色标准号称作色相数,由于高聚物种类很多,标准色系也很多。常用标准
色系都是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配制。
分类
从
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
波长的长短产生的。即便是同一类
颜色,也能分为几种色相,如黄颜色可以分为
中黄、
土黄、
柠檬黄等,灰颜色则可以分为
红灰、蓝灰、紫灰等。
光谱中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基本
色光,人的眼睛可以 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
颜色。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
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
间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这十二色相的
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
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个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
基本色相间取中
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
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度。二十四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15度。
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
符号。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
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写字母,到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
蓝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
标记,便于正确运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日本人以这样来划分并定色名,显然是和门塞尔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门塞尔系统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
基本色,把它称作
黄红。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归为十类。
属性
色相:
色彩的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
颜色色别的名称。色彩的成分越多,色彩的色相越不鲜明。
彩度:色彩的彩度表示彩色相对与非彩色差别的程度。是描述色彩离开相同
明度中性灰色的程度的色彩感觉属性,是主观心理量。一般是直接用色彩中纯色成分的主观观察量表示。如蒙塞尔系统中的2、4、6等。若彩度也用百分数表示时,其含义是“含彩量”或“含灰量”。
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反射光量的区别就产生
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
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
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相的对比: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相差别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在
色相环上的位置,色相距离在15度以内的色彩搭配属同一
色系的不同倾向,称为
同类色对比。由于其色相十分近似,
色调容易和谐统一,具有单纯,柔和,高雅,文静,朴实和融洽的效果。但同类色相
明度也接近,因此色相之间太具
共性,缺乏个性差异,对比效果单调,注目性弱。在色革鞋帮结构中,帮面与鞋帮口条革的色彩对比,有时采用不同色革,由于面积和形体及材质的不同产生双色效果。而有的则采用
同类色的弱对比,令人有微变又不刺目的感觉,获得既不保守又很含蓄的效果。
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超过60度~130度的色彩搭配,称为对比色对比。其个性大于共性,相互对立冲突属于强烈的
色彩对比,对比效果鲜明,丰富,刺激。对比适度使人感到兴奋,激动。对比不当则令人眼花缭乱,刺激
神经过度会引起视感心烦意乱。这种对比难度较大,不易和谐统一。
色相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度左右的色彩搭配,处于色相环的两极,是最强烈的对比,因为两色互补,称其为
补色对比。以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橘为最典型,它比
对比色更完整,更丰富,更强烈,更刺激。它能满足
视觉和心理对全色的需要,具有饱满,活跃,紧张,力量的特性,表现出幼稚,原始,粗犷的
美感。由于
补色双方对立,配置难以和谐统一,往往产生不协调,不含蓄,不安定的
效果。
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
色彩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的差别虽是因可见
光度的长短差别所形成,但不能完全根据
波长的差别来确定色相的差别和确定色相的对比程度。因为红
色光与紫色光的波长差虽然最大,但都处于可见光的两极,都接近
不可见光的波长。从
眼睛感觉的角度分析,它们的色相是接近的,色相环反应了这一规律。因此在度量色相差时,不能只依测光器和可见
光谱,而应借助色相环。
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色相距离在十五度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用色相的不同
明度与
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十五度的色相属于模糊的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的
色相对比称为
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十五度以上,四十五度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
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是软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一百三十度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相中对比。色相距离在一百八十度左右的对比,称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强对比。色相距离如果大于一百八十度,从余下的弧度来看,必然小于一百八十度。所以距离恰好在一百八十度的对比,称最强
色相对比。 任何一个色相都可以自为主色,组成同类、近似、对比或互补
色相对比。人们欢迎色彩。这就是说有一定
纯度的色彩,不同程度的
色相对比,既有利于人们识别”不同程度的色相差异,也可以满足人们对色相感的不同要求。实际上同类
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
明度与
纯度色彩的对比。这种色相的同一,不但不是各种色相的对比因素,而是色相
调和的因素,也是把对比中的各色统一起来的纽带。因此,这样的
色相对比,色相感就显得单纯、柔和、谐调,无论总的色相倾向是否鲜明,调子都很容易统一调和。这种对比方法比较容易为初学者掌握。仅仅改变一下色相,就会使总色调改观。这类调子和稍强的
色相对比调子结合在一起时,则感到高雅、文静,相反则感到单调、平淡而无力。
邻近
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
同类色相对比明显些、丰富些.活泼些,可稍稍弥补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可不能保持统一、谐调、单纯、雅致、柔和、耐看等优点。当各种类型的色相对比的色彩放在一起时,同类色相及邻近色相对比,均能保持其明确的色相倾向与统一的色相特征。这种效果则显得更鲜明,更完整,更容易被看见。这时,色调的冷暖特征及其感增效果就显得更有力量。对比,将在冷暖对比一节里再作详述。
对比
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邻近色相对比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容易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这类瞩子的组织比较复杂,统一的工作也比较难做。它不容易单调,而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造成倾向性不强,缺乏鲜明的个性。互补
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对比色相对比更完整、更丰富、更强烈,更富有刺激性对比色相对比也会觉得单调、不能适应视觉的全色相刺激的习惯要求,
互补色相对比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但它的短处是不安定、不协调、过分刺激,有一种幼稚、原始的和
粗俗的感觉。要想把互补
色相对比组织得倾向鲜明、统一与调和,配色技术的难度就更高了。
配色法则
1、同一色相配色
所谓同一色相配色,即指相同的
颜色在一起的搭配,比如蓝色的
上衣搭配蓝色的裙子或者裤子,这样的配色方法就是同一色相配色法。
2、类似色相配色
所谓类似色相配色,即是色相环中类似或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色彩搭配。例如:黄色。橙黄色,橙色的组合;紫色,紫红色,紫
蓝色的组合等都是类似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的配色在大自然中
出现的特别多,有嫩绿、鲜绿、黄绿、墨绿等,这些都是类似色相
的自然造化。
3、多色配色
在
色相对比中,除了两色对比,还有三色、四色、五色、六色、八色甚
至多色的对比。在色环中成等边三角形或
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色相搭配在一起时,称为三角配色。运用三角配色最成功的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方块抽象画。四角配色常见的有红、黄、蓝、绿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这几种配色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经常使用,如:风筝、刺绣、剪纸、皮影、年画等。以色相为主的多色配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配色的特殊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