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牧署于
永乐年间建,至清朝仍沿袭旧制,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还保留其建置,前后经营近300年,其领地遍于
顺义西北部广大地域,又不属地方政府管辖。
衙门村西北广大地域为良牧署种粮养畜之地,衙门村邻近的
马坡、北上坡等村,当年草木茂盛,曾是牧马的场所。马卷、荆卷等村原为圈马之地,如马卷原为马圈,后逐渐成村,谐音今名。官志卷为养猪羊之地,志书有记载。顺义西北又有“
忻州营”、“
稷山营”、“
绛州营”、“红铜营”等许多带有
山西地域色彩的村庄。明初,为发展生产,明朝政府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顺义西北这些村落当为明初移民,专为良牧署耕种土地,生产粮食。经长期开发,域内人民繁衍生息,村落遍布,形成日后的格局。
据《明史》载:良牧署隶属
上林苑监。职掌监督指挥领地内的“养户”,耕种粮食,饲养马牛猪羊等
牲畜,供宫廷祭祀飨宴之用。良牧署四周筑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建有大堂二堂后堂,设施齐全。
衙门村旧有一良牧署碑,此碑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后立,由
翰林李蒙撰记,大意为:此地远接居庸,邻近京都,为边境告急必经之所。以往因北方掠犯边庭,郡县官吏人民多受其杀伤抢掠之苦。所幸皇天威震,夺虏之魂。但居安思危,虑患预防,命署丞修筑堡垣,建厅舍,使官民有所倚托而绝忧患。由此可见,良牧署除有管理辖民耕种养殖的作用,并且还有抵御外敌的作用。明万历年间,因此地设良牧署,又是旧县衙所在地,故称“衙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