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星99小麦品种由
山东德州市良星种子研究所培育,2004年通过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4007号;同时该
品种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植物保护权,品种权保护号为:20040319.2。
产品特性
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
成熟期与对照石4185相当。幼苗半
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健壮,分蘖力强,两极分化快,成穗率高。株高78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较厚。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角质。平均亩穗数41.6万穗,穗粒数35.7粒,千粒重40.0克。茎秆坚实,弹性好,较抗倒伏。轻度早衰,落黄一般。
抗寒性鉴定:抗寒性好。接种抗病性
鉴定:高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秆锈病。
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4克/升、797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24%、14.42%,湿面筋含量29.5%、31.8%,沉降值27.6毫升、29.8毫升,吸水率63.3%、60.6%,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0E.U.、264E.U.,拉伸面积52平方厘米、6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该品种荣获河北、山东两省区试2003、2004年产量5个第一,一般亩产500-600kg,高产潜力可达751kg。2003年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83.9kg,比对照石4185增产4.38%,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4年同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49.2kg;2004年同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53.4kg,比对照增产6.48%。
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
试验,平均亩产509.13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17%(显著);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9.2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40%(极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2.46%。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10月1~10日,播种量不宜过大,精播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2万苗,半精播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N、P、K配合,防止早衰。
春季第一次肥水宜推迟到
小麦拔节期,浇好孕穗和灌浆水。春季管理应注意及时锄划和除草,抽穗以后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赤霉病。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
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9号)
〈1〉品种来源
亲本组合:(济91102×鲁麦14)×PH85-16
育成年份:2001年
报审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时间:2012年2月
〈2〉主要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5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1.7cm。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5.6万,穗粒数31.9个,千粒重43.7g,容重793.2g/L。抗倒性强,抗寒性略低于
京冬8号。2011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干基)14.42%,湿面筋31.8%,沉降值27.2mL,吸水率61%,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2分钟。
抗病性: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2008~2009年度白粉病、条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2009~2010年度中抗白粉病,免疫条锈病,高感叶锈病。
〈3〉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冀中北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8kg,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9kg。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kg。
〈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10月1日~10日,基本苗15~20万/亩,晚播要适当加大播量。施足底肥,精细整地,浇足底墒水。每亩施有机肥3000kg、尿素10~15kg、磷酸二铵20~30kg、硫酸钾15kg、硫酸锌1kg。浇好起身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结合拔节水亩施尿素20~25kg。注意防治赤霉病和蚜虫。
〈5〉推广意见
建议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