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流星
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
“舞流星”是中国杂技传统节目,常见的有《水流星》、《火流星》两种。《水流星》是在一根彩绳的两端,各系一只玻璃碗,内盛色水。演员甩绳舞弄,晶莹的玻璃碗飞快地旋转飞舞,而碗中之水不洒点滴。《火流星》是在彩绳的两端各系一只铁丝络,里面装满燃着的木炭,舞动时,象两团火球上下跳动,互相追逐。
历史溯源
流星划破夜空一闪即逝,却给人留下难忘的美丽,《舞流星》就是模拟这种美的杂技节目。它的雏形是古代先民们狩猎中的投掷技术,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山西省汾河沿岸距今约100,000年前的丁村人遗址,考古者发现了大小不等的石球,这是先人们在狩猎时,为了延长手臂的能力创造的猎具。后来又发明了以藤萝套上石球袭击野兽的猎具,后人把这种猎具称为“飞石索”。在距今3000年前的云南沧源的崖画上已出现了舞弄飞石索形象,飞石索经过漫长岁月演变成了软兵器“流星锤”和杂技道具“流星”。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在《剑器行》中有“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的诗句,是诗人回忆6岁时(公元717年),观看著名表演艺人公孙大娘舞流星的生动写照,形容流星舞动时的速度、声势和停顿之后的平静。《舞流星》是一种体现力与美、速度与技巧的杂技节目。
表演特点
在两米长的绳索两端系上一对水碗,便是水流星,耍弄起来依靠惯性作用,软软的绳索变得像木棍一样的挺直,水碗无论转到什么角度都滴水不漏,水流星巧妙的设计、晶莹的外观,是目前上演机会最多的一类流星。在绳索两端系上燃烧的炭球,舞弄起来像夜空中的流星相互追逐,则是火流星;在绳索两端系上绣球、彩绸,舞弄起来如彩虹升空,群龙欢舞,称为帛流星。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又创造了电池灯彩流星和流星盘,舞弄起来如节日之夜的焰火,礼花四溅,欢快热烈。舞流星的共同特点是:只有在急速的舞弄中方显美妙。
现代风格
近十年来,除保留了传统舞流星的各种技巧之外,杂技艺术家们又发展了带着流星进行滚翻、空翻、足蹬等新技巧。现在的《舞流星》,常常是一群妙龄女郎集体表演,她们手中的流星相互抛掷,巧妙传递,健美的造型,瞬息变换的技巧,使得整个舞台流光溢彩,呈现出群星灿烂的美好意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7 09:01
目录
概述
历史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