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指导训练
心理学术语
自我指导训练是由梅钦鲍姆和古德曼提出的。从理论上说,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种方法旨在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由训练者按照规定的步骤教儿童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时学会使用言语的自我指导的方法。
任务选择
训练者应选择那些需要长时注意的、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对儿童来说难度要适当。
认知模拟
训练者要模拟任务的解决过程。这个模拟是以训练者自己口述的形式进行的。包括六个问题解决的步骤:(1)定义和理解任务的性质;(2)形成完成任务的可能的方法;(3)选择一个策略并用其完成任务;(4)对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5)自我评价与自我奖赏;(6)选择另一个替代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不能成功完成任务的。
明显的外部指导
按照上述认知模拟的六个步骤,训练者一步一步地教儿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
外显的自我指导
训练者让儿童按照上述方法自己去独立完成任务,这时儿童边做边说。这一步是很难教的。它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这一阶段,儿童若不能按要求完成,训练者要再回到第三阶段,直至儿童能按要求完成为止。
模仿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给儿童示范在完成任务时悄声的指导自己,研究人员发现,有时儿童对悄声的自我指导比对大声的自我指导更容易理解,而且零散的指导更适合于内部语言或思维。
儿童练习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认真地听儿童的言语,观察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指导,而不要再模仿训练者了。
模仿内隐的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示范内隐的自我指导,要求儿童在完成任务之前模仿训练者的作法。
儿童练习内隐的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儿童必须自己思考完成任务,因为内隐的自我指导,训练者不能直接监控儿童的思考,而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借以分析儿童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时,训练者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现在是如何想的?”等,来了解儿童的自我指导过程。
当然,人们曾对这种方法的效果期望很高,但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似乎并不如意。一项有关自我指导训练效果的元分析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矫正效果,但其标准差过大,很难进一步作出结论。人们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对儿童的多动症、冲动、退缩、焦虑等问题的矫正有一定效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1 19:04
目录
概述
任务选择
认知模拟
明显的外部指导
外显的自我指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