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是指因
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
肺大疱、细微
气肿疱自行破裂,使肺和
支气管内空气逸入
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胸膜腔是脏-
壁层胸膜间的一个闭合的腔。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它是一负压腔[-0.29~0.49kPa(-3.5cmH2O)]。当某种诱因引起
肺泡内压急剧升高时,
病损的肺-胸膜发生破裂,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气流便进入胸腔而形成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大都是
继发性的。部分患者由于在呼气时肺回缩,或因有浆液
渗出物使脏层胸膜自行封闭,不再有空气漏入胸膜腔,成为闭合性(单纯性)气胸;部分患者的肺组织已与壁层胸膜粘连,气胸形成时肺组织破裂瘘孔或细
支气管胸膜瘘孔不能随肺压缩而闭合,致使瘘孔持续开放,胸腔压力接近于零,而成为“交通性(
开放性)气胸”;部分患者因
支气管狭窄、半阻塞而形成
活瓣样,以致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腔,呼气时仍稽留于此,胸腔压力可超过1.96kPa(20cmH2O),成为“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由于上述原因,自发性气胸常难以愈合,再发气胸、局限性气胸比较多见,而单纯的闭合性气胸反而较少。
气胸发作时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
肺被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
肺功能状态有关。在年轻的
呼吸功能正常的患者,可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即使肺被压缩>80%,亦仅能在活动时稍感
胸闷,而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
老年患者,肺被轻度压缩就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急性发作的气胸,症状可能更明显;而慢性发作的气胸,健侧肺脏可以代偿性膨胀,临床症状可能会较轻。
气胸发生时常突然出现尖锐性刺痛和刀
割痛,与
肺大疱突然破裂和肺被压缩的程度无关,可能与
胸膜腔内压力增高、
壁层胸膜受牵张有关。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
上腹部放射。明显
纵隔气肿存在时,可出现持续的
胸骨后疼痛。疼痛是气胸患者最常见的
主诉,而且在轻度气胸时,可能是惟一症状。
急发期气胸患者由于萎陷肺组织的无效灌流,引起右到左的分流而出现
低氧血症。后期由于萎陷肺的血流减少,低氧血症反而可以有所缓解。中青年人气胸一般在肺被压缩20%~30%才会出现低氧血症。自发性气胸者常在轻度肺压缩时即发生低氧血症。
胸腔
气体分析:运用胸腔气体PaO2、PaCO2及PaO2/PaCO2比值3项指标,对判断气胸类型有一定意义。
闭合性气胸的胸腔内PaO2≤5.33kPa(40mmHg)、PaCO2常>5.33kPa、PaO2/PaCO2>1;
开放性气胸PaO2常>13.33kPa(100mmHg)、PaCO2<5.33kPa、PaO2/PaCO2<0.4;张力型气胸PaO2常>5.33kPa、PaCO2<5.33kPa、PaO2/PaCO2>0.4但<1。
(1)
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
肺萎缩程度、有无
胸膜粘连、
纵隔移位及
胸腔积液等。气胸侧透明度增强,无
肺纹理,肺萎缩于
肺门部,和气胸交界处有清楚的细条状肺边缘,纵隔可向健侧移位,尤其是
张力性气胸更显著;少量气胸则占据
肺尖部位,使肺尖组织压向肺门;如有
液气胸则见液平面。
(2)
CT检查对胸腔内少量气体的诊断较为敏感。对反复发作的气胸、慢性气胸者观察肺边缘是否有造成气胸的病变,如肺大疱、胸膜带状粘连,肺被牵拉、裂口不易闭合等。气胸基本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缩改变。
(3)胸膜腔造影此方法可以明了胸膜表面的情况,易于明确气胸的病因。当肺压缩面积在30%~40%时行造影为宜,肺大疱表现为
肺叶轮廓之内单个或多个囊状
低密度影;胸膜裂口表现为冒泡喷雾现象,特别是当患者咳嗽时,由于
肺内压增高,此
征象更为明显。
多次反复发作的气胸,由于胸内有粘连,气胸易形成局限性包裹,此时在X线
胸片上易与张力性肺大疱相混淆。气胸往往有突然发作的病史,而张力性肺大疱则是长时间反复胸闷,X线胸像上张力性肺大疱在胸壁边缘尤其是
肋膈角处可见到纤细的肺大疱边缘线。气胸和张力性肺大疱的鉴别很重要,把张力性肺大疱误诊为气胸而放置胸腔
引流管很容易引起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应当说支气管断裂是造成外伤性张力性气胸的原因之一。支气管断裂往往有胸部的
外伤史,外伤的特点是
加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停止的过程,支气管断裂引起的张力性气胸,胸腔引流管常有
持续性逸气,在X线胸像上可见到“肺下垂征”,即萎陷的肺上缘低于肺门水平,而一般原因引起的气胸,
肺萎陷是朝向肺门的。
闭合性气胸积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的20%时,不一定需抽气,一般在2周内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须进行
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闭式
胸腔引流术,以减轻积气对肺和纵隔的压迫,促进肺尽早膨胀,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