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环
医学名词
即“腹股沟内环”。又称“内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25cm处(约一横指)。
解剖结构
1、腹股沟内环的位置:⑴内环中点与腹股沟韧带中点(MIL)垂直距离:(偏内侧用负数来表示,偏外侧用正数来表示)左侧为(-2.45±3.70)mm,右侧为(-3.64±4.46)m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内环中点与腹股沟韧带中点水平线距离左侧为(11.55±5.03)mm,右侧为(13.45±5.94)m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腹股沟韧带与腹股沟管的夹角(腹股沟管的倾斜度):左侧为(13.64±3.32)度,右侧为(15.28±3.10)度,右侧的夹角大,其腹股沟管的倾斜度小,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疾病与治疗
1、尽管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和分析提示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因素存在的可能,如内环开口的位置、腹股沟管的倾斜度以及鞘状突未闭等都与斜疝的发生有关。有研究发现:常人的腹股沟管左右解剖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右侧内环开口位置较左侧明显为高(内环中点位置与腹股沟韧带中点水平线距离右侧为(13.45±5.94)mm;左侧为(11.55±5.03)mm,P<0.05;右侧内环开口较左侧也更为偏向内侧(中间)右侧为(-3.64±4.46)mm,左侧为(-2.45±3.70)mm,P<0.05;右侧腹股沟韧带与腹股沟管的夹角较左侧大,右为(15.28+3.10)度。而左侧为(13.64±3.32)度,P<0.05,表明右腹股沟管倾斜度小。
2、腹股沟管穿过腹壁的过程是存在一定的倾斜度,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这如同输尿管壁内段进膀胱一样,也是以一定的倾斜度穿过的。膀胱在尿液充盈或收缩状态下产生的膀胱内压力从前向后迫倾斜的壁内段输尿管,从而使输尿管末端自动关闭;同样,当腹内压力突然增高时,也可将腹股沟后壁(腹横筋膜)展平压向前壁(腹外斜肌腱膜),从而使腹股沟管关闭。由此可见,腹股沟管的倾斜具有对抗腹内压防止斜疝形成的保护作用。
3、腹股沟管的倾斜度与内环的位置及骨盆的形态有关。内环位置越远离正中线,其斜度越大;骨盆越宽,其斜度也越大。从力学原理上来看,斜度越大,保护机制越好。反之,斜度越小,越易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疝。
4、治疗方法:按常规疝修补法,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反腹外斜肌,保护腹壁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游离精索,在精索前内方紧靠内环2cm处用止血钳分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找到疝囊,用锐性法分离内环处疝囊直到疝囊颈约2厘米范围并离断疝囊,在疝囊颈部高位荷包或贯穿缝扎,闭合疝囊颈,离断之远端疝囊弃之不管,用零号丝线将精索提睾肌及精索内筋膜裂口缝2-3针即可完整修复之。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及联合肌腱以7号线无张力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3针,提起精索在内环下方用4号丝线精心修补撕裂的内环处肌纤维2针,以恰能通过一小指尖而精索无血循环障之虑为度。然后在精索前方逐层缝合腹外斜肌和皮肤。术后无需使用“丁”字带和沙袋抬高阴囊及紧压创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8 18:28
目录
概述
解剖结构
相关疾病与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