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骨龙超科生活在
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是那个时期的顶级掠食者,它们体型修长,有些物种有易碎的冠饰。腔骨龙超科的体长范围从1到6米。仍然不清楚腔骨龙超科的外表覆盖物,不同艺术家将它们画成布满鳞片,或覆盖着羽毛。
尽管腔骨龙超科在
化石记录的上出现时间较早,它们仍然有许多脚衍化特征,将它们与原始
兽脚亚目恐龙区分开来。这些演化特征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上颌的骨头连接方式(前上颌骨与上颌骨之间的关节),这两块骨头上的牙齿间,形成一道可弯曲的缝隙。腔骨龙超科是最常被
兽脚亚目专家提起一个争议,即是
角鼻龙下目与腔骨龙超科拥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还是角鼻龙下目与其他兽脚亚目恐龙拥有较近的共同祖先。大部分近期研究倾向于后者,腔骨龙超科、角鼻龙下目是两个独立的演化支。
腔骨龙(学名Coelophysis)又名
虚形龙,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它首先出现于
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腔骨龙是最早发现几副完整骨骼的恐龙。
模式种鲍氏腔骨龙(C. bauri)是轻盈的恐龙,约有2-3米长,臀部高于1米高,重约25千克。
理理恩龙(属名:Liliensternus)是腔骨龙超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三叠纪,约2亿1500万年前到2亿年前。理理恩龙是在1934年于德国发现。理理恩龙身长约5米,重量约120公斤。理理恩龙可能猎食草食性恐龙,例如
板龙。
哥斯拉龙(学名Gojirasaurus)是腔骨龙超科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奎伊县的Cooper Canyon地层。
哥斯拉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诺利克阶,距今约2亿1000万年前。根据早期的估计,哥斯拉龙的身长约5.5米,体重估计约150-200公斤,是当时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
双脊龙又名
双嵴龙或
双冠龙,长约6米,体重达半吨,身高约2·4米。它的化石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巴市西面的纳瓦荷
印第安保留区中被发现。在发现骨头化石的几十呎之下,发现有大型肉食性恐龙的足印,可能是属于双脊龙的。从这些化石推断,双脊龙是生活于早侏罗纪的。双脊龙属下有三个物种,分别是月面谷双脊龙(D. wetherelli)、奇特双脊龙(D. breedorum)及
中国双脊龙(D. sinensis)。
冰脊龙(属名Cryolophosaurus)又名冰
棘龙或冻
角龙,是一类大型的双足
兽脚亚目恐龙,在其头部有一个像西班牙梳的奇异
冠状物。它是首头在南极洲发现的肉食性恐龙,且是首头被正式命名的南极洲恐龙。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至早侏罗纪的普林斯巴赫阶,是最早的
坚尾龙类恐龙。后来的研究认为冰脊龙可能较接近双脊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