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果
豆科植物
本品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熟时采收,干燥即得。本品种子横切面:假种皮为厚达25~30μm的胶质薄膜层。质坚硬,内有乳白色子叶2片。气微,味淡,油样。
简介
本品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熟时采收,干燥即得。
本品呈长棒状,长30~50cm,直径约2cm,表面黑褐色,具多数不甚明显的浅槽。质坚硬,断面边缘棕色。中央为棕色半透明浆肉质的内果皮,味甜、酸。内含种子1粒。种子扁圆形,直径1~1.5cm,棕褐色,光滑。质坚硬,内有乳白色子叶2片。气微,味淡,油样。
以种子饱满者为佳。
形态特征
(原植物) 腊肠树
乔木,高可达15米。羽状复叶具小叶8~16个;小叶大,卵形至长卵形,长6~15厘米,宽3.5~8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骤尖,两面都有微细柔毛。总状花序疏松,下垂,长可达30厘米或更长;花梗细瘦,长达6~8厘米,下垂;萼片5,分离,卵形,豌面密生短柔毛;花冠黄色,直径达4厘米;雄蕊10,下面2~3枚雄蕊的花药较大。荚果大一圆柱状,不开裂,黑褐色,右3槽纹,长30~60厘米,直径约2厘米,种子间有横隔。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完整者长30~50cm,直径1.5~2.5cm,顶端尖,基部有短果柄。表面暗褐色至黑褐色,平滑而带光泽,具不甚明显的环形浅槽,腹背两缝线明显。质坚,可折断,断面具黄棕色横隔。每两隔间各具种子1粒。种子周围的果肉红白色或黄绿色至黄褐色。种子由短线状珠柄附着于腹缝线上,常脱落。种子呈卵圆形而稍扁,黄棕色至暗红棕色,光滑,两侧具略隆起的皱纹,上下有浅纵沟。质坚硬,遇热水产生透明易剥离的胶质薄膜,胚乳发达角质样。果肉气特异,味甘、苦、涩、酸。 
鉴别
本品种子横切面:假种皮为厚达25~30μm的胶质薄膜层。种皮表皮细胞为1列栅状细胞,其内为1列胞腔不甚明显的滴漏细胞。厚壁细胞数列,胞腔较小,有的胞腔内含棕黄色物。维管束细小。内种皮为1列滴漏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细胞壁角隅处纤维素增厚,略呈念珠状,内含糊粉粒、油滴。子叶细胞类方形,含油滴、淀粉粒。
化学成分
全果含氧甲基蒽醌类0.95%,并有葸醌色素腊肠豆酸。果肉含蒽醌1.1%,主要为4,5-二羟基-2-葸醌羧酸。另含1,8-二羟-3-蒽醌羧酸、芦荟大黄素苷、芦荟苷及羟甲氧基葸醌的苷、不饱和蜡(C28H56)2.27%,少量挥发油、葡萄糖、果糖、蔗糖、丹宁、黏液质、果胶及具特异香气的树脂。又报道含碳水化合物26.30%,蛋白质19.94%,尚含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等氨基酸。果荚含蜡,其中有木蜡酸正三十烷酯(57.2%),二木蜡酸正三十烷-1,30-二酯蔗糖。果皮尚含黄酮,生物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3: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