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液化是手术
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
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
脂肪组织的浅表
烧伤及部分
脂肪细胞因
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
毛细血管由于
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
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
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
征象。(4)
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
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
脂肪组织的浅表性
烧伤及部分
脂肪细胞因
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
毛细血管由于热
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
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
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
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
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
庆大霉素盐水纱布
湿敷,待
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以2%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填塞
康复新液纱布条引流,再覆盖
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直至切口
肉芽组织长满后行Ⅱ期缝合,在治疗期间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新液为
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内含
多元醇、黏糖氨酸、黏氨酸和多种
氨基酸,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
血管新生,具有修复
溃疡创面、使创面迅速愈合的功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
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菌消炎,通过抑制
蛋白质及
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
炎性反应轻、渗出力强的特点。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慎用
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
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以大量
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缝合时应将
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4)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
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