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正光四年(523年)夏四月,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的
破六韩拔陵首举造反大旗,揭开了北魏末年北方少数民族起义的序幕。
正光五年(
524年)四月,高平镇人赫连恩(
匈奴族)等响应破六韩拔陵的号召,也起事于高平,推选胡琛为首领。胡琛自称高平王。
孝昌元年(525年)夏四月,胡琛派遣部将
万俟丑奴(匈奴族)和
宿勤明达(羌族)攻占泾州(今甘肃泾川),与魏军守将卢祖迁、伊瓮生相持不下。朝廷命令西道都督
崔延伯和行台大都督
萧宝夤各率本部人马北进,夹击高平胡琛民族军。这时,魏军拥有精兵12万、铁骑8千。而万俟丑奴也不示弱,亲自在
泾州西北安下大营,并不断派遣小股部队不间断地骚扰魏军,挫伤魏军的锐气,继而又采用诈降方法,出其不意地打败魏军,主将崔延伯战死,萧宝夤败逃,魏军死伤数万人,民族军声势大振。
同年8月,在北魏统治者的挑拨离间下,各路起事的民族军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残杀。先是民族军
莫折念生(莫折太提儿子,继其父位,自称天子)部的主将吕伯度投靠了胡琛。胡琛任用吕伯度为大都督、秦王,拨给他人马,命令他再去攻打莫折念生。一战大败念生部将杜粲于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再战攻破金城王莫折普贤盘踞的水洛城(今甘肃省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