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拼音:shèng,shēng,xī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胜和它的繁体字“勝”原是两个不同的字。胜最古形体为小篆,原读作xīng,义同“腥”。“勝”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力,乘声,后演变为朕(zhèn)声,本义指能担当起来,后引申为禁得起,又引申为完了、没有了。还引申指克敌制胜,又引申为超过、胜过。唐宋以后,“勝”也作形容词用,引申表示优美的、优雅的。“勝”后简化为“胜”。旧时“胜(勝)”在表示胜任一义时读作shēng,在表战胜义时读作shèng。现以上二义均读作shèng。在读shēng时,现指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叫“肽”。
文字源流
“勝”的简化字作“胜”,但“勝”与“胜”本来是不同的两个字。前者表示能够承担,经得住,词义引申表示勝任,名勝,属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词义系统。后者本读作xīng,是后起字“腥”所表示意义的本字。
胜原本是腥臊的腥字。《
说文解字》:“胜,犬膏臭(xiù)也。”意思是说胜字的本义指狗肉的腥臊气味。从文字构造来看,胜字的左边并不是月亮的月,而是“
肉”字的变形,表明胜字跟肉有关;右边的“生”字既表示读音,同时也兼表生肉之义,这是因为生肉的腥气要比熟肉大得多。胜字古代很少使用,腥臊义一般用腥字。
胜利的胜字,古代写作“勝”。“勝”在战国文字中写作乙组图1,上部为声符“乘”,下部为意符“
力”。“勝”本为胜任之义,就是承担得起、禁得起的意思,胜任靠的是力量,故从力。
“勝”字发展到秦代小篆(乙组图2),其声旁被替换为“朕”。在结构上,其意符“力”放在声符“朕”的右下角,比较特殊。此字古今字形主要的变化有两点:第一点是其声符“朕”本从“舟”,隶变后逐渐混同于“月”,这与“服”字本从“舟”而后变成从“月”是一样的道理。现代汉字偏旁“月”除了由“舟”演变来的以外,还有的是从“肉”演变来的,如“胡”“肠”“膏”等字便是。当然有的字从“月”,本来就是从古“月”字演变而来的,如“期”“明”“朗”等字都是。这些本来不同的偏旁,后来混同为一,是隶变楷化造成的结果。第二点是〔图A〕—〔图B〕—〔图C〕的变化,由弯曲线条变为平直线条,由断笔变成连笔。这个也是隶变和楷化的结果。
由“勝”字的动词性含义为起点,引申出“战胜(勝)”“胜(勝)利”等词义。此后,由战胜(勝),胜(勝)利之义引申出超过、胜(勝)过的意义,以此为转折点,“勝”字引申出形容词性含义。形容事物优越、美好,优越、美好进一步引申出名词性含义“特指优美的山水或古迹”,“名胜(勝)”一词由此产生。
近代以来,汉字简化,将“勝”字形体简化为“胜”,与表示“犬膏臭或东西未熟气味”义的“胜”字共用一个形体。但在语言和词汇发展的过程中,“勝”字所代表的词义丰富且较为强势,逐渐将“胜”字的本义挤压到一边。渐渐地,“胜”字表示犬膏臭或东西未熟气味的含义为人们忘却,单表示“勝”字所代表的词义。
自此,“勝”作为繁体字被保留在文献中,日常使用中以简化字“胜”为主。“腥”作为后起字,承担起了“胜”字的本义,也为大众所接受。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肉部】桑經切(xīng)
胜,犬膏臭也。从肉生聲。一曰:不孰也。
【卷十三】【力部】識蒸切(shēng)
勝,任也。从力,朕聲。
【注释】臭(xiù):气味。
说文解字注
【卷四】【肉部】
“胜,犬膏臭也”注:《庖人》、《内則》:“秋行犢麛膳膏腥。”杜子春云:“膏腥,豕膏也。”後鄭云:“膏腥,雞膏也。”許云“犬膏”,葢本賈侍中。
“从肉,生聲”注:桑經切,十一部。
“一曰:不孰也”注:上文云:“生肉醬”,字當作胜。《論語》:“君賜腥,必孰而薦之。”字當作胜。今經典“膏胜”“胜肉”字通用腥爲之而胜廢矣,而腥之本義廢矣。
【卷十三】【力部】
“勝,任也”注:任者,𠈃也。𠈃者,當也。凡能舉之、能克之皆曰勝。本無二義二音,而俗强分平去。
“从力,朕聲”注:識蒸切,六部。亦去聲。
广韵
桑經切,平青心 ‖ 生聲耕部(xīng)
胜,犬膏臭也。
識蒸切,平蒸書 ‖ 朕聲蒸部(shēng)
勝,任也。舉也。《説文》本从舟。經典省作月,他皆倣此。又漢複姓。何氏《姓苑》有勝屠公,爲河東太守。又書證切。
詩證切,去證書 ‖ 朕聲蒸部(shèng)
勝,勝負。又加也,克也。亦州名,春秋時戎狄地,戰國時晉趙地,漢雲中五原也。隋置榆林鎭,屬雲州,唐武德中改爲勝州。詩證切。又詩陵切。四。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胜
(xīng)《唐韻》《集韻》《韻會》並桑經切。音星。《説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聲。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飯胜而苴熟。《禮·内則》:秋宜犢麛,膳膏腥。《釋文》:腥,音星。雞膏也。説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qìng)又《集韻》七正切,音婧。《山海經》:玉山有鳥焉,名曰胜遇。註:音姓。
(xìng)又新佞切,音性。與腥同。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shēng)又《五音集韻》所庚切,音生。餼肉也。
【子集下】【力部】 勝
古文:𠢧、𠅫、𢾶
(shēng)《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並音升。《説文》:从力,𦨶聲。本从舟,省作月。任也。《廣韻》:舉也。《正韻》:堪也。《詩·小雅》: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又《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有勝屠公,爲河東太守。
(shèng)又《唐韻》《集韻》《韻會》並詩證切。升去聲。《廣韻》:勝,負之對。老子《道德經》:天道不争而善勝。《史記·魏世家》:百戰百勝。
又加也,優過之也。《周子通書》:實勝善也,名勝恥也。
又婦人首飾。《荆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薄爲人勝。杜甫《人日》詩:勝裏金花巧耐寒。
又州名。《廣韻》:春秋時戎狄地,戰國時晉趙地,漢雲中五原也。隋屬雲州,唐武德中改爲勝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月”窄“生”宽,顶部“月”低,底部“生”高。“月”,框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生”,首笔短撇斜跨田字格中心;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侧;竖笔起笔与左旁顶部持平;末笔长横从左旁下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有异。下表所列为“胜利”之“胜”训读。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