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结晶:系黄红色成束的小针状或小片状结晶,溶于
氢氧化钠溶液,遇
硝酸可显绿色。见于阻塞性黄疸、
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急性
磷中毒等。
上皮细胞如为
鳞状上皮细胞,一般无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脱落的细胞为柱状
上皮细胞,脱落后呈圆形或卵圆形,如被胆汁染色呈淡黄色,如多见,可提示十二指肠部位炎症。胆道上皮细胞是典型的柱状上皮细胞,多见时并伴有多量的白细胞,提示胆道部位的炎症。
引流液一般不应出现结晶,而病理时出现的结晶常为
胆固醇、
胆红素和胆红素钙结晶。发现上述结晶并同时伴有红细胞的存在,则表示结石的可能性,如同时出现胆固醇和胆红素钙结晶时,则对
胆道结石的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在引流液中,尤其是“乙”液中发现吸虫卵、
钩虫卵、
蛔虫卵或兰氏贾弟鞭毛虫滋养体,则提示相应的寄生虫病的存在。正常时各部位尤其是“A”液之后的引流液中不应有细胞存在。如疑有细胞存在,最好将标本离心沉淀后进行染色镜检,则检出率更高,有时可发现
化脓性球菌或
革兰氏阴性杆菌等。若各部位引流液均出现同一种细菌,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提示十二指肠或
胆道系统的炎症存在。
1、当人体肝细胞坏死时,间接胆红素含量快速升高,肝脏不能将之完全转化成直接胆红素,导致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会造成
溶血性黄疸。
2、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不能正常的转化为胆汁,会造成肝细胞肿胀,导致胆管受压迫,胆汁无法顺利排出,使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增加,造成
肝细胞性黄疸。
3、如果
胆道系统运行不畅,比如肿瘤、结石堵塞了胆道,胆汁不能顺利排出,也会造成总胆红素升高,这时人体会发生阻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