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呕吐物为咖啡色,出血量大也可呕出鲜血。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可无症状,在400mL以上或出血速度较快时,可出现心悸、头昏、心率加快等现象,出血量在1000~1500mL以上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应立即紧急处理。
检查
(一)钡餐检查:
一种利用钡剂观察消化系统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口服硫酸钡制剂做为对比剂,使之涂抹或充盈于胃肠道内形成对比,在X线透视下转动不同角度观察胃肠道形态、位置及运动情况,在有意义的部位摄片。钡餐双重对比造影是在服钡剂的同时口服发泡剂,使胃肠道膨胀粘膜皱襞张开,钡剂均匀涂抹于肠壁上,可观察到肠粘膜的细微结构及早期病变。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二)内窥镜检查:
借助于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发现胃和结肠、支气管、肺脏某些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三)选择性动脉造影:
指将导管顶端置于主动脉一级分支内的动脉造影法。
鉴别诊断
有典型溃疡病史者,发生呕血或柏油样便,诊断一般不困难,同时伴有腹痛的病人,应考虑有无伴有溃疡穿孔,在没有溃疡病史者,诊断出血部位就困难。常通过钡餐检查,内窥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多能确定病变性质和出血部位。溃疡病大出血应和各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如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急性胆道出血,胃癌出血相鉴别。
病因及常见疾病
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侵蚀、破裂等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溃疡大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胃小弯溃疡出血常来自胃右、左动脉的分支,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则多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
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处理方式,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较轻者,可采用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口服止血药物、使用抑酸药物、输血补液,冷0.9%氯化钠注射液洗胃、补液对症等治疗,出血可停止。但也有5%~10%患者出血仍继续。用药物治疗期间,需时刻关注患者症状,若药物治疗无效,则需及时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以免病情加重而影响治疗效果。
(二)内镜止血治疗:
胃肠溃疡合并出血本质上是胃肠组织化脓性病变,炎症对胃肠部组织形成了破坏作用,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化脓炎症。鉴于抗生素药物的普及化使用,胃肠溃疡合并出血病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呈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同时综合治疗对病症处理与防范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国内普遍采用包括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激光、微波、高频电、钛夹、氩气刀等方法。其中以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有效,并且副作用小,如果病人发生再出血,可在此内镜下止血。
(三)手术治疗
国内普遍采用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不但切除溃疡,制止出血,而且也可治疗溃疡。在切除溃疡有困难时应予旷置,但要贯穿结扎溃疡底出血动脉或其主干。在病人病情危重不允许做胃大部切除时,可采取单纯贯穿结扎止血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21:15
目录
概述
检查
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