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管:是
人体肺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它是指从
肺泡囊到
呼吸性细支气管的通道,也由
肺泡围成。有小团状的
平滑肌断面和单层扁平
上皮。
简介和作用
人体肺脏以有限的体积担负着气体交换的功能。其结构特点是:随着支气管树的不断分支,进而变成囊泡状结构。使外观上的三维肺形态逐渐变得越来越像具有二维特色。据观察,肺泡的直径为0.2毫米左右,成人约有3~4亿个肺泡,总面积近70~100平方米[1]。肺动静脉沿着支气管、细支气管进入肺内,在肺泡周围形成网络状毛细血管结构,也具有分形特色。静息时肺毛细血管网并不是都开通,随着运动加剧,毛细血管网的开通面积增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膜面积也增大。由此可见健康人肺潜藏着很大的气体交换能力,能适应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外界环境以及各种运动条件下人对氧的需求,其优良的气体交换性能是任何人造的氧合器都无法比拟的。
研究项目
为了探讨肺实体的
气体扩散与气体交换,有必要对
呼吸性支气管到
肺泡囊的结构进行探讨。对肺泡管与肺泡几何形态的探讨已进行了上百年,1988年冯元桢提出了肺泡的基本单元是
二阶十四面体,认为这样的结构能充满空间,并且结构稳定。Denny[3]以36个十四面体的组合为一个肺通气单元,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压力-体积关系。然而一群十四面体如何构建肺小叶并不清楚,此外规则的十四面体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几何构相与自然肺。从分形几何角度,以14面体作为肺泡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一阶和二阶的14面体组合以及一系列数学变换,在图形生成过程中加入随机参数,并进行边界的模糊运算以及肺泡面的夹角钝化处理,使运算产生的肺小叶和肺泡与真实的肺泡图形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