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词语
呼吸,也作“吸呼”,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与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
基本解释
1.[breathe; respire]: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breath; respiration]: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
引证解释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
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平人就是常人,即正常人。一次呼气手上的脉跳两下,一次吸气手上的脉也是跳两下,呼气与吸气之间有停顿脉跳一下,所以,人一次呼吸脉搏跳五次。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苏轼《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温庭筠《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徐渭《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乔松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
《孔丛子·论势》:“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
《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亲诣沈帅,俾谕性忠,立刻解兵柄,而事遂寝。地方竟不知有异变者,其呼吸定,倾不烦声如此。”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吴兵长驱,已过嬴博,国家安危,在于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介甫(王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恽敬《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文敏公维城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梁章钜《浪迹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呼应”。
6.喻指诵读。
范摅《云溪友议》卷八:“(南中丞)转黔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溪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李白《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启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韬,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
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郑玄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王符《潜夫论·交际》:“鸾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元稹《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段文昌在蜀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银州长史、知刺史事。”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长城克壮,更呼吸岛帅,驶千帆继其糒。”
10.声气;讯息。
张岱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舻相隔,呼吸难通。”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12.深呼吸。
很多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与缓和心理情绪,很多心理学家就利用这点来达到帮助病人放松的目的。
研究进展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含有氧气的液体灌肠给呼吸衰竭的猪,发现氧气从肠道进入了血管,并被输送到体内各部位。2021年5月,名古屋大学等研究团队宣布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发现了“肠道呼吸”现象。“人类是否也有同样的能力”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0:02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