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锦芳,男,1966年8月生,山西
寿阳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1996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曾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调北京大学任教。现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社会兼职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德国
特里尔大学客座教授、德国
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韩国
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2018年德国“马克思年”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主要成员。
承担项目
1.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资助“马克思文本文献研究工作室”项目《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相关文献收集与思想研究》(2023)
2.《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十二卷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098)
3.《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10004)
4.《基于最新文献的马克思重要文本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ZX002)
5.《马克思文献学》(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自主选题项目,2013-2018)
6.《〈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2012-2013)
7.《〈资本论〉及其手稿哲学思想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02)
8.《〈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11KZX001)
9.《从马克思《资本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01)
10.《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央编译局重点项目,11ZB03)
11.《〈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ZX001)
12.《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方法论反思》(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2BZX004)
13.《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6AGZX001)
14.《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
15.《哲学文本的解释方法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合作项目,2003-2004)
出版图书
获奖情况
专著《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和方法》获曾获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第一届“
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著作奖(2011);专著《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入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获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3);当选第十三届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8)、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2010-);入选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2011)、“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批“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3)和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0);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
科研成果
一、著作(22部,其中独著10部、合著3部、主编7部、参著2部)
1.《返本再出发——<资本论>基本文献考辨及研究方式转换》,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理解马克思并不容易!”》,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爱”的超越——文学视野下的马克思》,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版
4.《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5.《“到马克思的故乡去!”》,独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6.《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7.《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8.《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独著,民族出版社2002版
9.《经邦济世——周恩来经济评传》,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0.《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版
11.《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12卷本),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5.《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犹太人问题”》,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6.《“巴黎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历史地位》,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17.《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8.《〈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及其当代性》,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9.《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参著,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20年版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参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二、学术论文(260篇)
1991年
1(1)《从主体性原则看王学认识论》,《学术论丛》1991年第6期
1992年
2(1)《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构架》,《传统文化》1992年第1期
1994年
3(1)《论主体的自我意识》,《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
1995年
4(1)《万花纷谢一时稀——俄罗斯哲学研究现状分析》,《俄罗斯研究》1995年第2期
5(2)《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社会科学》(上海)1995年第4期
6(3)《反思与超越:当代青少年研究现状之分析》,《当代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2期
7(4)《哲学学:一门亟待建构的新学科》,《学习》1995年第6期
8(5)《〈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
9(6)《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及其当代意义》,《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
10(7)《儒学热:一种新的文化误区》,《发展导报》1995年8月19日
11(8)《敲响世纪之交的暮鼓晨钟》,《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2(9)《引渡当代哲学的舟筏在哪里?》,《学习》1995年第11期
13(10)《论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14(11)《穿越思想的迷障》,《学术论坛》1995年第6期
1996年
15(1)《神的户籍在人间》,《学习》1996年第1期
16(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今日中国哲学》1996年7月版
17(3)《“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史》1996年9月版
18(4)《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青少年研究》1996年第4期
1997年
19(1)《邓小平发展阶段论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
20(2)《暮色苍茫看劲松——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演变轨迹》,《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3期
21(3)《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说——俄罗斯学术界近年对十月革命的评论》,《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5期
1999年
22(1)《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点》,《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
23(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
24(3)《国家体制改革的最早探索》,《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
2000年
25(1)《哲学文体问题:研究现状与图景勾勒》,《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2001年
26(1)《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当代形态的邓小平发展观》,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2001年版
27(2)《应重视哲学“文体”问题的研究》,《光明日报》2001年2月13日
28(3)《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9(4)《逝去的不会是空白”——前苏联的《共产党宣言》研究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2001年版
30(5)《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
31(6)《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格局》,《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32(7)《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与后果》,《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3(8)《关于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1世纪哲学创新》2001年版
2002年
34(1)《哲学文体问题省思》,贵州民族出版社《理论视野——哲学》2002年版
35(2)《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五种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6(3)《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
37(4)《学术性与思想性: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省思》,《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38(5)《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悉》,《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
39(6)《马克思文本研究史的初步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
40(7)《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003年
41(1)《如何体现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
42(2)《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与界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3(3)《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
44(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003年版
45(5)《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6(6)《“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一个表征马克思研究新的学术趋向的重要范畴》,《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8期
47(7)《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症结与可能的出路》,《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
48(8)《拓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界域》,《社会科学报》2003年9月11日
49(9)《哲学文体:一个尚待展开研究的重要问题》, 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Vol,13,2003
50(10)《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
2004年
51(1)《在当代哲学研究的格局中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Vol,14,2004.
52(2)《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3(3)《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
54(4)《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5(5)《马克思全集有独立价值的五种版本》,《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
56(6)《不断书写的中国社会思想史》,《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
57(7)《马克思是‘哲学终结论者’吗?》,《光明日报》2004年10月19日
58(8)《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59(9)《终结、消解还是重构——“元哲学”的现代处境及其未来一种可能的出路》,《韩华学报》2004年第3辑
2005年
60(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哲学重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1(2)《马克思著述知多少?——从“书志学”(bibliography)方面所进行的清理、考证与统计》,《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
62(3)《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63(4)《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础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光明日报》2005年4月19日
64(5)《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5(6)《确立对学术的敬畏与尊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006年
66(1)《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如何处理史论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
67(2)《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上),《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
68(3)《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下),《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69(4)《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
70(5)《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71(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2006年第3辑
72(7)《〈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73(8)《〈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光明日报》2006年8月14日
74(9)《“这里不是你最后的避难所”——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线索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报》2006年10月19日
75(10)《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证: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
2007年
76(1)《现代性之惑与现代化之累》,《岭南学刊》2007第1期
77(2)《“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布鲁诺〉章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78(3)《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79(4)《〈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第3期
80(5)《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光明日报》2007年4月10日
81(6)《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研究的关系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82(7)《马克思是怎样了断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三个片段的解读和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3期
83(8)《“现代化”与“发展”内涵的当代理解》,《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84(9)《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上),《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
85(10)《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86(11)《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下),《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87(12)Preliminary Review:History of Studies of Marx's Test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Methodology,Rething Marx: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xxvi,2007.
88(13)《“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学习时报》2007年9月17日
2008年
89(1)《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理论视野》2008年第1期
90(2)《把握人生的方式:施蒂纳与马克思》,《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91(3)《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92(4)《观念能否解释历史:施蒂纳与马克思》,《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
93(5)《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
94(6)《〈资本论〉再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4月29日
95(7)《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中国哲学年鉴2008》2008年6月
96(8)《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人道自由主义——施蒂纳的理解与马克思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97(9)《“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
98(10)《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99(11)《重新研究〈资本论〉:基本原则与基础文献》,《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00(12)《思维能否“建构”世界: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学术月刊》2008年第11期
101(1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2009年
102(1)《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与思路》,《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2期
103(2)《“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施蒂纳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104(3)《马克思文本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
105(4)《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理解》,《光明日报》2009年6月2日
106(5)《重塑学术灵魂》,《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
107(6)《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
108(7)《论马克思思想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论文集)2009年版
109(8)《为谁生活?缘何享乐?——施蒂纳的省思与马克思的分析》,《哲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110(9)《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突出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地位?》,《理论视野》2009年第4期
2010年
111(1)《文本研究给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带来什么》,《岭南学刊》2010年第1期
112(2)《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两个誊清稿”》,《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13(3)《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的还是“为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权力〉部分解读》,《现代哲学》2010年第1期
114(4)《“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兼论“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解释的主线和界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5(5)《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交往〉部分解读》,《哲学门》第20辑2010年第1期
116(6)《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6日
117(7)《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未誊清稿Ⅰ”》,《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118(8)《文本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7期
119(9)《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与分野——再析〈费尔巴哈〉章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
120(10)《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哲学论证”的基础上?——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的批判》,《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21(11)《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
122(1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考证版”》,《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9日
123(13)《“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2011年
124(1)《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
125(2)《“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为例》,《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
126(3)《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27(4)《哲学与哲学史》,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导论》2011年版
128(5)《重读马克思:文本与思想》,《光明日报》2011年7月4日
129(6)《经济现象的哲学透视:马克思的视角》(学术笔谈)之一《“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及其成因》,《光明日报》2011年7月19日
130(7)《现实的复杂性、变革的主体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131(8)《如何看待“歌德现象”:格律恩与恩格斯》,《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
132(9)《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依然“在场”——读特里•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3日
2012年
133(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再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
134(2)《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
135(3)《重估理论史对于理论建构的意义——再读〈剩余价值学说史〉》,《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
136(4)《为什么要重新研究〈资本论〉》,《光明日报》2012年6月25日
137(5)《在思想史进程中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视野》2012年第7期
138(6)《文本学方法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运用》,《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
139(7)《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拒斥人类之“爱”的?——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
2013年
140(1)《“巴黎手稿”再研究》,《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3日《理论前沿》
141(2)《〈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
142(3)《〈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2期
143(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景观》,《北京社科规划》2013年第3期
144(5)《“巴黎手稿”笔记本Ⅱ内容探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45(6)《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1日《理论探讨》
146(7)《关于“巴黎手稿”再研究的一个“路线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
147(8)《〈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光明日报》2013年8月27日
148(9)《〈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49(10)《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
150(11)「歴史が『世界歴史』に変わる」のプロセスと段阶について论じる
―「唯物史観」が社会歴史を解釈する际に使われる粗筋と范囲もかねて,《21世纪の思想的课题―転换期の価値意识》,日本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カレッジ,201310
2014年
151(1)《马克思的“新哲学”新在何处》,《前线》2014年第2期
152(2)《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哲学”?——从文本学的视角看》,《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
153(3)《不应忽视的文献及其思想》,《学习时报》2014年6月16日“思想理论”版
154(4)《“巴黎手稿”的原始面貌》,《学习时报》2014年6月30日“思想理论”版
155(5)《“巴黎手稿”的人性学说再定位》,《学习时报》2014年7月7日“思想理论”版
156(6)《研读经典著作掌握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理论版
157(7)《爱的实现: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学术界》2014年第4期
158(8)《爱是什么: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新视野》2014年第4期
159(9)《“异化”的逻辑及其扬弃之径——如何释读“巴黎手稿”》,《学习时报》2014年7月17日“思想理论”版
160(10)《学术研究断想》,《前线》2014年第7期
161(11)《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起点的伊壁鸠鲁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62(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学习时报》2014年10月6日“思想理论”版
163(13)《神的户籍在人间——马克思早期作品〈歌之书〉中的“精灵”意象解读》,《学术月刊》2014年第10期
164(14)《复仇与征服——重构马克思早期作品〈乌兰内姆〉的故事情节及其人生寓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165(15)《“回到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何以必要和可能?》,《中华读书报》2014年12月3日
166(16)《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传统》,《理论视野》2014年第12期
2015年
167(1)《澄清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三重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版
168(2)《文本研究中的理论创新》,《学习时报》2015年4月13日“思想理论”版
169(3)《马克思是在什么样的基点上开始哲学征程的?——以〈伊壁鸠鲁哲学〉中对“天象”的分析为例》,《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170(4)《爱的迷茫与浪漫、救赎与结局——马克思早期作品〈歌之书〉解读》,《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
171(5)《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光明日报》2015年8月20日
172(6)《马克思主义并不拒斥情感和爱——马克思早期作品〈歌之书〉解读》,《理论视野》2015年第11期
2016年
173(1)《“创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关于马克思文本、文献编辑和研究的对话》,《理论建设》2016年第1期
174(2)《何为观照和理解世界的“哲学思维”?——重新探讨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
175(3)《从利玛窦出发思索东西方哲学的融合》,《中华读书报》2016年2月17日
176(4)《确立外国哲学研究的科学导向》,《人民日报》2016年3月21日
177(5)《何为幸福:“从哲学上进行思考”——马克思早期文献〈伊壁鸠鲁哲学〉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1期
178(6)《马克思如何思考哲学的“内在”与“外在”关系?——以〈伊壁鸠鲁哲学〉中的论述为例》,《学术研究》2016年第3期
179(7)《原子论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起源的影响》,《光明日报》2016年5月11日
180(8)《世界本原、感性知觉与人的思维——马克思早期文献〈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片段解读》,《世界哲学》2016年第3期
181(9)《当代中国主要的哲学思潮及其社会效应》,《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82(10)《“Idealismus不是幻想,而是真理”——马克思“博士论文”解读》,《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183(11)《“到马克思的故乡去!”》,《读书》2016年第6期
184(12)《走进〈资本论〉的世界》,《光明日报》2016年5月31日
185(13)《文本研读是马哲研究的看家本领》,《光明日报》2016年6月24日
186(14)《“原子论”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起源的影响——以〈伊壁鸠鲁哲学〉对〈物性论〉的摘录和评论为例》,《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6期
187(15)《原子世界的哲学原则和结构——马克思“博士论文”解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188(16)《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释》,《学习时报》2016年8月15日
189(17)《“哲人”:在凡人与上帝之间——马克思早期文献〈伊壁鸠鲁哲学〉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190(18)《探究马克思思想的原始状况——三部马克思文本个案研究新著简介》,《中华读书报》2016年10月19日
191(19)《“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哲学动态》2016年第10期
192(20)《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及其意义》,《理论视野》2016年第12期
2017年
193(1)《马克思关于“庸人及其国家”的思想及其意义》,《理论探索》2017年第1期
194(2)《作为理解人性和世界方式的情感:复杂性与局限性——基于马克思早期两部〈诗作〉的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
195(3)《自由主义视角下“人”与“我”的分野——施蒂纳的自由观及其局限》,《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196(4)《文本细节甄别、辨析与对马克思思想复杂性的理解》,《现代哲学》2017年第1期
197(5)《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及对其一生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3期
198(6)《人性之恶与德国国民性的最初反省——马克思早期作品〈献给父亲的诗作〉解读》,《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199(7)《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资本论〉的定稿工作?》,《中华读书报》2017年9月6日
200(8)《“初心”的寻访——探寻切近的理解马克思的方式》,《光明日报》2017年10月31日
2018年
201(1)《重新理解马克思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华读书报》2018年1月17日
202(2)《基于文本探寻马克思的思想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4月9日
203(3)《走进文本:探究马克思复杂的思想世界》,《中华读书报》2018年4月18日
204(4)《基于文本深入探寻马克思的思想世界》,《理论视野》2018年第4期
205(5)《“理解马克思并不容易!”》,《读书》2018年第5期
206(6)《从文本出发深入了解马克思》,《参考消息》2018年5月10日
207(7)《马克思早期哲学变革的逻辑和实质》,《前线》2018年第5期
208(8)《〈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真面目”》,《新视野》2018年第3期
209(9)《作为文学“现代派”的马克思:叙述、思维与思想》,《学术界》2018年第6期
210(10)《为什么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要关注MEGA2?》,《理论视野》2018年第8期
211(11)《西方文化传统与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哲学门》第18卷(2017年)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版
2019年
212(1)《马克思研究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代——2018德国“马克思年”特里尔大型展览巡礼及思考》,《哲学动态》2019年第6期
213(2)《追寻马克思的足迹——游欧札记》,《中华读书报》2019年9月11日
214(3)《当代中国的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信出版社《信睿周报》第10期,2019年10月1日
215(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开拓和深化》,《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1日
216(5)《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评价和理解》,《四川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2020
217(1)《“理解马克思”仍然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中华读书报》2020年6月10日
218(2)《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及其特征》,《光明日报》2020年6月15日
219(3)《“谢林—黑格尔学案”与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5期
220(4)《理解当代社会现实重要的思想资源——重读恩格斯札记》,《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21(5)《理解恩格斯:七十五载人生,八个生活驿站》,《中华读书报》2020年11月25日
222(6)《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哲学研究》2020年第12期
223(7)《恩格斯诞辰200年:致敬不朽!》,《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7日
2021年
224(1)《为什么要展开对<资本论>的“版本学”研究?》,《中华读书报》2021年6月30日
225(2)《珍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视野、原则和品格——以他对俾斯麦“功业”的评价及两人的“交往”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226(3)《马克思是如何回应对<资本论>的“学术性指控”的?》,《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227(4)《<资本论>的“版本学”研究及其意义》,《<资本论>早期文献集成·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
228(5)《<资本论>的“版本学”研究及其思想价值》,《光明日报》2021年9月13日
229(6)《遭逢危机之际向马克思请益——重读<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230(7)Restoring the “Real” “Historical Science” Through Textological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Volume 53, 2021.
231(8)《马克思的“突围”——重思他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图景和演变脉络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第3期
232(9)《究竟什么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基于创作史、传播史的考察》,《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
233(10)《从哲学层面透视“大数据”》,《中华读书报》2021年11月3日
234(11)《全球化时代重读<资本论>》,《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0日
235(12)《“哲学的科学化”的理论意涵与现实价值》,《北京大学校报》2021年12月15日
2022年
236(1)《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学习时报》2022年2月28日
237(2)《刍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式的转换》,《现代哲学》2022年第1期
238(3)《心香一瓣寄情思——祝贺母校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山西大学报》2022年3月15日
239(4)《永远的“同道”——悼念金海民教授》,《中华读书报》2022年3月30日
240(5)Textological studies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arx’s thought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Published online: 01 Jun 2022.
241(6)《重新甄别唯物史观的主线及界域》,《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7日
242(7)《完整准确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光明日报》2022年7月25日
243(8)《“政治算术”范式与资本社会的“内部联系”——重新理解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
244(9)《重思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的“批判”》,《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1日
245(1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拓展和深化》,《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1日
2023年
246(1)《返本再出发》,《读书》2023年第2期
247(2)《切实提升<资本论>研究的学术水准》,《马克思主义哲学》2023年第1期
248(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拓展和深化》,《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249(4)《珍视20世纪中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学术传统》,《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250(5)《“重读马克思”: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学术界》2023年第7期
251(6)《变与不变:马克思文本研究20年——<清理与超越>修订版后记》,《北京日报》2023-08-11
252(7)《准确理解马克思观照世界的思维方式》,《社会科学报》2023-08-24
253(8)《“代际更替”既是生命规律,也是学术发展趋势》,《北京日报》2023-09-28
254(9)《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几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反思》,《中国文化研究》2023年秋之卷
255(10)《完整准确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资本论>的“资本观”再省思》,《改革内参》2023年第22期
256(11)《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研究〈资本论〉》,《中华读书报》2023年12月6日
2024年
257(1)《文本研究中的细节甄别与思想阐释——以马克思、恩格斯著述为例》,《西北师大学报》2024年第1期
258(2)《置于世界学术图景中观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光明日报》2024年4月22日
259(3)《人类困境之中文明力量的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年第2期260(4)《“原创性”:源于传统、基于现实的超越》,《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