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县,聂荣藏语意为“盘羊谷”,位于东经92°25′30″~92°27′30″,北纬32°26′00″~32°28′30″。位于唐古拉山南麓、那曲市中北部,北与青海省杂多县接壤,东与巴青县、比如县毗邻,西靠安多县,南与色尼区相连。聂荣县城距那曲市色尼区90千米,交通便利,平均海拔4700米,总面积为8990平方公里(0.899万平方公里),属纯牧业县。
历史沿革
隋唐以前,聂荣境域属象雄、苏毗管辖。
隋唐时期,聂荣境域属吐蕃地方政权管辖。
9世纪,吐蕃地方政权崩溃,西藏地方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宋代,蒙古王子阔端派遣多达那波率军攻入西藏,蒙古军队从青海打到藏北,包括聂荣在内的藏北地区被蒙古军队收降。
13世纪,元朝中央在西藏地方建立萨迦地方政权,管理西藏地方事务。
元朝末期,元朝中央在西藏地方建立帕竹地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管理西藏地方事务。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后,继承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管理权,并在西藏地方实行“多封众建”策略。
明朝末期,和硕特部汗王固始汗在青海打败却图汗部,将西藏地方归入蒙古和硕特部管辖,此时期,聂荣境内逐渐形成了阿扎买马(阿美)、阿扎多马(又称阿斗)和扎玛3个部落,为三十九族部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雍正九年(1731年,藏历第十二饶炯铁猪年),清中央政府派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大臣勘定西藏与青海边界,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归西藏管辖。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藏历第十三饶炯铁羊年),清中央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和达木蒙古八旗收归驻藏大臣直接管辖,使之成为驻藏大臣衙门直管之地。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藏历第十五饶炯火猴年),西藏地方政府请示清中央政府把三十九族地区划归西藏,但未获准。
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此地区设立霍尔基巧,管理各部落。
1942年,撤销霍尔基巧,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分为聂荣等6个宗。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后,三十九族地区也随之解放,聂荣宗即归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
1951年7月,中共西藏工委三十九族分工委成立;于11月向聂荣宗派出了军事代表,负责督导宗内工作。
1956年10月,根据西藏工委《对各宗不派宗代表而改派宗党委书记的意见》,聂荣宗党委成立,归中共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县委领导。1957年,撤销聂荣宗党委。1959年初,聂荣宗解委会也结束了工作。
1959年5月,根据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意见》,聂荣宗改为聂荣县。划归黑河地区管辖。
1960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聂荣县委员会成立;
1960年8月1日,聂荣县人民政府成立。
1969年4月,聂荣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革委会被取缔。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10月实行改社建乡后,聂荣县共有5个区和31个乡,其中尼玛区有8个乡,即尼龙、尼玛、格色、下曲、下荣、玉寨、吉岗、左龙;白雄区有5个乡,即果雄、索雄、白雄、彭色和彭尼;措阳区有5个乡,即扎西、色贡、大众、桑荣、楚勤乡;扎马区有7个乡,即江左、沙色、江沙、那格、色庆、扎洛、下日乡;查吾区有6个乡,即多木江、果当、查当、加布龙、康格、永曲乡。
1987年,聂荣县下辖达众乡、白雄乡、当木江乡、果雄乡、永曲乡、玉则乡、尼玛乡、下曲乡、萨色乡、桑荣乡、色庆乡、索雄乡、查当乡13个乡人民政府。
2001年,根据自治区关于撤区并乡精神,大众乡改为大众镇;沙色乡与色庆乡合并为色庆乡;尼玛乡与玉则乡合并为查曲乡;查当南部、当木江乡南部、果雄乡合并为查吾中心乡;查当乡北部与当木江乡北部合并为当曲乡。保留乡:桑荣乡、下曲乡、白雄乡、索雄乡、永曲乡。全县辖9乡1镇,158个行政村。
2008年,开展乡镇村居整合后,全县辖9个乡、1个镇(大众镇改名聂荣镇,查曲乡改名为尼玛乡、查吾中心乡改名为查当乡,当曲乡改名为当木江乡),全县158个行政村整合为13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聂荣镇团结居委会、扎西居委会、塔杰居委会)。
区划详情
2010年,聂荣县下辖10个乡(镇),分别是:聂荣镇、色庆乡、
尼玛乡、当木江乡、查当乡、桑荣乡、下曲乡、
白雄乡、索雄乡、永曲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聂荣县位于东经92°25′30″~92°27′30″,北纬32°26′00″~32°28′30″。地处唐古拉山南麓、那曲市中部,怒江上游,北与青海省杂多县接壤,东与巴青县、比如县毗邻,西靠安多县,南与色尼区相连。聂荣县城距那曲市色尼区90千米。平均海拔4700米,县域面积8990平方千米(0.899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聂荣县位于
唐古拉山脉地段,地处藏北南羌塘高原太湖盆区,地势较缓,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境内山峦起伏,沟垒纵横,北部一些山峰常年积雪,相对高差大,低山丘陵与高海拔宽谷平原谷地错落相间。
最高峰为赛丛贡玛,海拔5861米;最低点为本曲或索曲处境点,海拔约为3455米,相对高差2406米。
气候
聂荣县属于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季候基本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冬春季干旱,霜期长,雪灾频繁。夏季短时强降雨较多,容易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年平均气温0℃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0℃,年相对温差4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4.米/秒,多为西北风,年平均8级大风的天数达80余天。
聂荣县大风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聂荣县是全国大风区之一,按国家风能资源区划分类,属于为风能可利用区,风能资源丰富。
水文
聂荣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境内均为常年河流河,河流属怒江和长江的支流。主要河流有下秋曲、本曲、索曲、次曲。
聂荣县境内主要湖泊有永曲乡境内的尼日阿错改、隆恰错、隆雅错和拿隆错,查当乡境内的扎抢错、尕鄂恩错钠玛、瑙玛错,索雄乡境内的扎布叉、班玛错,下曲乡境内的乌俄阿木措拿姆错、措将库,桑荣乡境内的措玛,色庆乡境内的措玛,聂荣镇境内的央恰湖等大小湖泊14处。
土壤
聂荣县属藏北草原土壤区,主要以砂砾土、草甸土、高原潮土、风沙土等为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聂荣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境内均为常年河流河,河流属怒江和长江的支流。
土地资源
聂荣县土地总面积8990平方千米(0.899万平方千米)。聂荣县境内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三级:一级7类,即耕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二级18类,即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城镇、农村居民地、水工建筑物、独立工矿用地、公路、农村道路、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地、冰川和永久积雪、荒草地、田坎;三级分5类,即冬春放牧草场、夏秋放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退花草场和地质草场。(土地利用类型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1984年土地资源调查数据)
植物资源
聂荣县地处西藏东北部,地域较广阔,水平和垂直地带性植被差异性明显。代表植物资源分布在高山荒漠、高山草原、高山草甸地带到局部的高山灌丛草甸。已记录有高等植物53科153属384种。其中苔藓植物6科10属20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42科138属358种。
动物资源
聂荣县在西藏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西藏羌塘高原动物地理小区与藏东山地动物小区的过渡带。主要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高山兀鹫、胡兀鹫、金雕、鸢、红隼、雕鸮、藏雪鸡、高原山鹑、西藏毛腿沙鸡、岩鸽、百灵鸟以及血雀类、鸦类、山雀类等。湿地鸟类有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牛背鹭、苍鹭和欧类、鹬类等。兽类有雪豹、棕熊、狼、赤狐、藏狐、香鼬、水獭、岩羊、藏原羚、西藏野驴、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以及鼠类、鼠兔类等。
矿产资源
聂荣县境内成矿地质条件好。已发现多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铅锌、银、锑矿、汞矿、砷矿、岩金、沙金、水晶、石膏、硫磺、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瓦板岩、黏土、温泉等。
风能资源
聂荣县大风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聂荣县是全国大风区之一,按国家风能资源区划分类,属于为风能可利用区,风能资源丰富。
人口
人口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县有8600户39670人(牧业户数7682户37600人)。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356人,占15.2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807人,占84.7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3084人,乡村人口减少297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8.21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的乡(镇)分布如下:聂荣镇6968人,尼玛乡4457人,色庆乡4914人,桑荣乡1749人,下曲乡2898人,白雄乡3986人,索雄乡1934人,当木江乡2852人,查当乡3487人,永曲乡1918人。
民族构成
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34325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46人,汉族人口为692人。
经济
综述
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0万元,比2002年增收5.3万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4.6%。全年税收完成84.396万元,完成计划的105.6%,比2002年增收8.69万元,增长11.49%。县农行各项存款达1641万元,比2002年增长54.57%,各项贷款1955万元,比2002年增长34.37%。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加2.61亿元,增幅超过4倍,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比2002年增加390万元,翻了4倍,年均增长17.36%;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2788元,增长3倍,年均增长14.68%。
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00万元以上,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80元。
2019年,聂荣县地区生产总值81323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4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679万元。
第一产业
聂荣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牲畜有牦牛、藏系绵羊和山羊、马等。主要畜产品有羊毛、酥油、牛羊绒、皮张、牛羊肉等。
截至2002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5万多头,成活率达88.91%,肉类、皮毛等综合商品率达到58.24%。全年牲畜出栏11万多头,出栏率为27.06%,比往年均有所提高。截至2003年6月,全县牲畜存栏达53万多头。一改过去传统的出栏方式,变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增加活畜出售量,确保了牲畜出栏率达到27%以上,又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
截止2014年,聂荣县全县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247人,转移资金收入达59.616万元。
2014年,先后投入114万元(其中扶贫项目49万元、民宗局“兴边富民”项目44万元、民政扶贫项目21万元),发展成为了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种植草料面积300亩、草场面积2200亩,从养殖22头黄牛开始发展到拥有黄牛63头的专业养殖场。养殖场主要经营牛奶、奶渣和酥油等农畜产品。养殖场运营状况良好,年收入达12万元。
2014年,茶叶经济效益明显,新开发茶田需5-6年才能产茶,可采摘茶田144亩,年产高山毛峰约340斤、散茶约15312斤,年收入938900元,人均增收达到2610元。
第二产业
聂荣县主要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有藏被、搭把口袋、腰带等。
2014年,羊毛加工厂(于2009年,通过争取区农行对口帮扶资金17万元开办。2012年通过争取“兴边富民”项目资金25万元,修建了仓库,添置了羊毛轧压机、缝纫机等生产设备),厂房、仓库面积约495平方米,拥有羊毛轧压机1台,缝纫机2台,工作人员4名,主要生产羊毛被和牛绒被。
2014年,砂石厂(砂石厂于2013年投入85万元建立,其中20万元由居委会自筹所得、65万元信贷所得),共创收3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占地面积50亩。2014年,在扶贫开发项目的扶持下,投入资金130万元,添置了货车、挖掘机等设备,增强了砂石厂生产能力。
截止到2014年,在援藏方面,神华集团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27亿元,实施了援藏项目110多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4年,聂荣县全县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247人,收入达59.616万元。共对471名农牧民进行了技能培训,其中参加自治区级藏式烹调师、中式烹调师、家用电器维修、建筑施工、民族手工品编制与加工5项培训共80人;地区级培训摩托车维修、驾驶培训共121人;在县内认真组织实施了绘画、蔬菜种植、木工技能、电工、敬老院护理人员培训128人,电脑操作培训142人。
2014年,帕玉村经济合作组织年底总收入突破百万大关,实现收入119.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1万元,是2008年成立之初人均收入800元的16.4倍。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4万元,是2008年人均现金收入400元的25.9倍。2014年12月28日,经过经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决定,聂荣县色庆乡帕玉牧民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交通运输
途经聂荣县境内的干线公路有国道345;省道205、301、506;县道616、617、618、619、620、621、626、627;已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聂那公路、聂永公路为主干,辐射聂荣县的公路网络。2001—2010年,聂荣县公路建设里程达804.42千米。
综合参考资料,国道345线青藏界至聂荣县段公路新改建工程已于2020年11月30日完成全部主体工程施工。工程起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查当乡交界的当曲河,与青海省境内国道345线玉树至杂多段顺接;终点位于那曲市聂荣县城,主线全长219.78km,按三级公路设计,K0+000~K66+500、K170+600~K218+370(终点)段路基宽度8.5m,设计速度40km/h;K66+500~K170+600段路基宽度7.5m,设计速度30km/小时。同步建设4条支线,均按四公路设计,路基宽度6.5m,设计速度20km/小时;支线全长22.466km,其中查当乡支线长2.974km,当木江乡支线长10.388km,索雄乡支线长7.543km,白雄乡支线长1.561km。
至2010年,聂荣县有大车314辆,小车459辆,手扶拖拉机459辆,摩托车4994辆,群众在运输和出行方面有了较大改观。
政治
县委书记:刘奎臣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西洛次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8月,聂荣县义务教育学校共1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专任教师417名,在校学生5075名,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88%。
体育事业
每年的8月上旬,各地牧民一般以乡为单位举行赛马会。赛马会的项目主要有赛马大跑、小跑、跑马捡哈达、跑马射箭(击)等传统项目。
医疗卫生
2022年3月17日上午,聂荣县紧密型医疗卫生集团揭牌。聂荣县医疗卫生集团包括:聂荣县人民医院、聂荣县藏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联合组成。
社会保障
2014年,聂荣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224户472人,2014年第四季度共落实城镇低保资金574659元。农村低保对象1551户、4975人,落实2014年第四季度农村低保资金1275102.5元,共落实2014年7-8月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城镇优抚对象、农村优抚对象的物价联动补贴资金242825.94元。以上三项共计落实资金2092587.44元。
那曲市给聂荣县下拨了2014年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769824元。其中,自治区配套684288元;地区配套85536元;同时县级配套资金85536元。此次聂荣县共为99名孤儿兑换生活补助,其中19名为超龄在校孤儿。
历史文化
风俗
“亚尔吉”为藏语,意思是狂欢的夏天,藏历每年六月份,聂荣县牧民群众不论男女老少都将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以赛马、参加当地宗教活动等形式尽情享受“亚尔吉”节带来的欢娱。藏历六月份,在“亚尔吉”节期间带上酥油茶、奶茶和各类小食品相互宴请。
“亚尔吉”节为期10天左右,期间,各村将举办大型赛马会、小型宗教活动以隆重庆祝节日。牧民群众在节日期间将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带有水獭皮、豹皮、虎皮、珊瑚、玛瑙、藏银等饰品的民族服饰和头饰,在各村固定地点(大部分在寺庙、日追附近)搭建大大小小雕刻有西藏八宝等吉祥图案的帐篷举办赛马会,赛马会内容丰富,期间举办马上捡哈达、马上射箭、长跑、抱石头、拔河、跳舞等活动项目以充分展示牧区的发展变化,届时牧民群众也将邀请乡村干部、当地寺庙活佛僧尼一同观看赛马会盛况。
“亚尔吉”节期间,当地活佛于每天赛马节活动启动前的30分钟和赛马会活动间歇时间为牧民群众诵经、“摸顶”,还将进行跳神(僧人身着象征性的面具、服饰)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期盼一年没有饥饿,没有疾病,没有自然灾害。
风景名胜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聂荣片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聂荣片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长江源园区。管控区域面积约5209.6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10.7%。该片区共记录有25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聂荣片区在聂荣县永曲乡纽雄村、查当乡色拉俄玛村、查当乡索康那加村发现雪豹活动画面。通过红外相机照片识别,发现雪豹不少于6只,通过生境面积和文献密度估算,雪豹种群数量在12—36只。
AAA级旅游景区
聂荣县玉泽温泉康养景区
聂荣县嘎确牧场景区:嘎确牧场作为新新文化产业基地,属于原生态放牧场所,牧场原生态还原放牧、畜牧产品制作等生产生活状态,到牧场旅游能充分感受到聂荣原生态生产生活氛围,更能亲身体会,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赋予以及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其他景点
文成公主祈福石:文成公主祈福石位于查当乡波青村委会朝乡政府方向5公里道路旁。为纪念文成公主,当地群众在祈福石悬挂经幡求福。 贞观15年(公元641年)七月,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行至祈福石附近逗留休息,文成公主坐在祈福石小憩喝荼时想起唐王心系吐蕃与大唐修长久之好,于是向天公地母虔诚祈祷祝福吐蕃与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汉藏人民一家亲,于是命送亲官员就近取材开始祈福。此事过去半月,当地百姓将文成公主祈福大石名为“文成公主祈福石”,也将汉藏人民团结友爱这份美好的祝愿延续至今。
皮吾次松:仅有十二座索德玛名山,名山位于永曲乡仓琼玛地域,传说每一座名山中间有一面小湖,在山上生存着各种野生动物,特别是雪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如此周边风情秀丽,泡着暖泉欣赏十二座索德玛的风景便利。
尼日措:尼日阿错改湖,此湖唐古拉山北麓长江源头当曲宽谷内,滨湖地势平坦,沼泽发育,藏蒿草生长良好,水位4708.00m,长9.2km,最大宽7.0km,平均宽3.82km,面积35.1km2,湖中还有鸟岛,每年4月到9九月聚集十几种鸟类,在鸟岛上孵卵,特别是国家一级黑颈鹤在此孵卵,随着旅游开发迫切需求,坐船观湖,登录鸟岛,感受自然等开发价值具备。
玛久尼和迟布擦咔:哲部擦卡温泉等共3处大的温泉,哲部擦卡温泉通过民间郎中及群众实践证明能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高原病,不仅如此周边风情秀丽,泡着暖泉欣赏十二座索德玛的风景便利。
玉浦峰
玉浦峰亦称“永浦”,意为“碧玉沟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
汀给索瓦昂亚山
汀给索瓦昂亚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此山神被草原牧人视为重要的地抵山神。山脚下有神湖叫逆若措根,是山湖相映的朝圣地。
据传,此地是羌门加莫女神之居所,有她的坐骑神牛的蹄印,故而湖名“日逆若”,意为“蹄湖”。据《琼波世系传》记载:索瓦昂亚山和逆若湖仙共生有18子,即迦钦久杰(十八金刚),其中的忸古杰就在他们身边。
杂玛崩扎山
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顶峰是乱石,山腰是片石,山脚是草坡。峰顶平坦如坝,美丽壮观。其周围还有许多著名山峰,如夏如拉赞、本波杂那、玛本巴地纠松等。
那塔赛保峰
那塔赛保峰亦称“那木褡赛保”,意为“岩羊黄绝崖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
嘉赞扎乃蔡亚山
嘉赞扎乃蔡亚山亦称“巴南诺布拉赞”。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山呈红色。传说此山的依神是沃岱贡杰雪山之子。
卓如扎冬纳保峰
卓如扎冬纳保峰,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城东北。意为“波谷黑石山”,亦称“卓日扎冬纳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牲畜。
地方特产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聂荣拉拉、聂荣酥油、聂荣奶渣、聂荣酸奶、聂荣查吾拉牦牛(牦牛肉)、聂荣查吾拉牦牛(活动物)共计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标志使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使用。
藏传佛教模制
藏传佛教模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藏语读做“擦擦”。无论是用单面模具印制的浮雕,还是用双面模具脱范而出的圆雕佛像、塔,均称为“擦擦”。
藏族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是为了积攒善业功德,制成的擦擦多用来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而置于内膛,也多作为禳灾祈福的圣物,供奉于擦康、雪山、神湖、山巅、洞窟等清静之所在,以求福荫。
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创作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组成部分。
山羊绒
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由于亚洲
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为“克什米尔”;中国采用其谐音为“开司米”。
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每年春季是山羊脱毛之际,用特制的铁梳从山羊躯体上抓取的绒毛,称为原绒。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去除原绒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绒,称为无毛绒。山羊绒有白、青、紫三种颜色,其中以白绒为最珍贵。
擀毡
藏北手工业种类齐全,其中
擀毡技术可以追溯到
吐蕃以前,它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藏北少数民族因为生活需要,毛毡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制毡也就成了藏北民族一项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
擀毡是个精细活,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而且要求毛丝纤长,纯手工作业,铺毛、喷水、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9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擀毡属于纯手工制作,制品有
鞍鞯、防雨工具、
毡帽、毡鞋。是藏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毡也就随之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荣誉称号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评为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2月,聂荣县入选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2年4月,聂荣县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2024年,聂荣县入选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2023年,聂荣县工商联荣获2023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