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耕,汉语词汇。
引证解释
二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
耒耜,具田器。”
晋 陶潜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唐 李白 《
秋夜独坐怀故山》:拙薄遂
疏绝,
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
紫芝荣。
宋 苏轼 《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刘青士 、 潘文山 、 朱子皇 偕隐 处州 缙云县 ,易衣而出,耦耕而食。”
郭沫若 《寄题广西勾漏洞》诗:“苕花闻说敷
红紫,绿遍羣山乐耦耕。”
历史背景
战国之前普遍实行的以两人协作为特征的耕作方法。当时因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许多生产活动均非一人所能独立完成。清代学者程瑶田以为:“言耕者必言耦,以非耦不能善其耕也。耦之为言并也,共事并行,不可相无之谓耦。”这一说法符合于战国以前的实际状况,但两人如何具体协作,目前因有关材料太少而难以弄清,故在学术界对此一直有争论。
古书中早有关于
耦耕的明确记载,如《诗经》中有西周时往往“千耦其耘”,“十千维耦”。《左传》记春秋初年郑刚迁到东方时,即“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国语.吴语》说:“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这些记载说明
耦耕在农田劳动中的重要性。《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这是春秋末年尚保留有
耦耕的一条确证。
由于各种农田劳动都要求两人协作,因而在劳动以前就需要对劳动力加以组合。一般是在岁末由官吏来主其事,如《吕氏春秋.季冬纪》:“命司农计耦耕事。”《周礼》中对此有更为具体的记述,如《地官.里宰》云:“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郑玄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
战国时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田地被分割成百亩,由五口之家的小农去耕种,各家之间的互助协作已无必要,
耦耕也随之而不复存在。
各界说法
耦耕是一个与农业科技和经济生产均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两千多年来,关于耦耕之“耦”的解释,大约有七种,备受历代学者的关注。
二人二耜并耕说。汉代学者郑玄注《周礼·考工记》,认为古代的耦耕是两人各执一耜,共同耕作的方法。耦耕在二人二耜的相同前提下,形成另外两种不同耕作形式的解释,即唐代孔颖达《诗经·大田》正义提出的对耕说,以及唐代贾公彦《考工记》疏中提出的两人一前—后说。
二人一犁或二人二犁说。承培元《说文引经例证》和夏忻《学礼管释》认为,耦耕不是用耒、耜,而是用犁,其形式是二人合用一犁或二人并用二犁,且有耕牛牵引。
二人使犁说。陆懋德《中国发现之上古铜犁考》一文指出:“耜是犁头,而最初的牵用人拉。……二人同时工作,一人在后扶犁,一人在前拉犁,如此二人并耦,是谓之耦也卢此说把耜与犁混为一谈。
二人相对说。孙常叙《耒耜的起源和发展》广文主张,所谓耦耕,是二人相对,一人足迹踮耒,一人拉耜。
二人配合说。农史专家万国鼎《耦耕考》一文提出,耦耕即一人掘地挖土,另一人旋即把土块”打碎磨平,也就是一人耕一人稷,配合进行的耕作。
二人一耜说。;何兹全在万国鼎《耦耕考》的基础上,撰成《谈耦耕卜文》,认为在木制耒耜时代,二人共踏一耜,一人以右脚踏耜上横木的右端,一人用左脚踏耜上横木的左端,使耜平衡人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耕作的经济形式说。汪宁生《耦耕新解》一文又提出新的看法,主张耦耕不是一种耕作方法,而是一种耕作的经济形式。农史专家李根蟠则在《耦耕纵横谈》中,不仅从技术上指出耦耕是二人二耒并耜的耕作方式,而且还把它置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考察。
有关耦耕形式的解释和探讨还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展开研究,对于加深认识先秦社会经济,肯定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