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性测评
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人才素质测评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人才素质测评。它的原则是全面、充足、可信以及权威和公众性,测评的分类包括效度再测评、信度再测评和人事测评。
简介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人才素质测评。鉴定性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与配置性测评之中。鉴定性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和配置性测评之中,主要是对测试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考核性人事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方法通过一定方式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或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判断人才具备的某些特征的过程 。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目的是鉴定和验证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的程度和水平。鉴定性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和配置性测评之中,主要是对测试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特点介绍
1、它的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而其它类型的测评结果并非如此。
2、鉴定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3、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它测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素质表现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而其它类型的测评更明显的特点则是具体性。
4、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也就是说,鉴定性测评较之其它类型,更要求所作的评定结论有据可查,而且充分全面,更要求所作的评定结论能够验证有关的结果。
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要求鉴定性人才素质测评的范围,要尽可能遍及纵向时间的跨度与横向空间的场所,要尽可能遍及素质形成的全过程以及素质结构中的所有因素,这样才能突出鉴定性测评的概括性特征。
2、充足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所作的每一个测评结论都要有充足的依据,是事实本身的反映而不是事实的主观推论。这种充足性应体现在测评依据与测评信息的搜集与选择上。
3、可信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测评的结果既令本人信服又令他人信服,这就要求人才素质测评的方法科学客观,人才素质测评的指标具体可验。
4、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所谓权威性即要求测评者是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士或专家。公众性即要求在测评者本人并非权威人士的前提下,应该多让一些有代表性的群众参加。因为权威性从质上保证了测评结果的有效性,而公众性则从量上保证了测评结果的有效性。
分类
效度再测评
所谓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被测评者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效度再测评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关联效度三方面内容。内容效度是实际测评到的结果同所期望测评到的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实际测评到的内容同期望测评到的内容越一致,代表着测评结果的内容效度越高,测评所得结果的有效程度也越高。结构效度反映的是测评所得结果同期望测评内容的同构程度,它表明了在多大程度上实际测评体系的结构能够被看作为所期望测评内容在结构上的替代物。关联效度是测评结果同某种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常用于检验效标参照性测评的效度。
信度再测评
信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所期望测评内容的准确性程度,一般可以用再测信度、复本信度、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等系数来检验信度的高低。通常说来,测评结果的信度受到测评方法及测评者的影响。高信度的测评者同高信度的测评方法可以获得高信度的测评结果;高信度的测评者同低信度的测评工具相结合,低信度的测评者同低信度的测评工具相结合,以及低信度的测评者同高信度的测评工具相结合都无法取得高信度的测评结果。因此提高测评结果信度的关键在于选择高质量的测评工具,训练和提高测评者的水平以及控制测评过程及其系统误差。
高质量的测评工具和高水平的测评者是保证测评结果信度的两个必要条件,高质量测评工具的获得在于先进科学技术的采用,提高测评者能力的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好测评标准,收集、分析和判断测评信息以及有效控制测评中出现的心理效应所产生的误差。经验表明,测评者的经验是随着对测评工具操作熟悉、测评标准的更充分理解及对测评对象的更清楚认识的提高而提高的。因此,加强对测评者操作测评工具的培训,有利于较好的控制测评过程及系统误差。
人事测评
人事测评是对人员素质及其外在表现的测量与评估,它是由测量和评定两个方面构成的。测量是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对被测人员的行为进行描述,它包括三个要素即规则、行为和数学 ,测量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评定泛指衡量人与事的价值,人事测评中的评定包含三个要素即定量描述、价值和权衡 。测量具有定量性质,评价具有定性性质,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人事测评是测量和评定的有机结合,没有准确客观的测量就不会有合理科学的评定,离开合理科学的评定,即使是准确客观的测量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两者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人事测评正是二者的统一体,是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人事测评具有多样化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人事测评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测评内容不同,可以将人事测评分为素质测评和绩效测评两类,素质测评侧重于对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评,是对被测者工作前的条件的分析与确定,绩效考评侧重于对被测者的工作活动的成果及价值的考察与评定,它是对被测评者工作成果的分析与审定;按照测评标准划分,人事测评又可分为常模参照性测评和效标参照性测评 ,前者常用于晋升性人事考核中,后者在一般性考核中常用;此外,按照测评的目的和用途划分,人事测评可以被分为选拔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和配置性测评等 ,考核性测评是服务于人事考核的人事测评工具。
服务于人事考核工作的人事测评,我们称之为考核型人事测评,它是以对投入/产出因素(即知识,技巧,专业和能力等基本素质)以及产出/结果因素(即工作成绩和贡献)的测评来实现对绩效的考评的,考核型人事测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考核型人事测评不但测评人员的素质,而且还对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是对被考核者的全面考察,克服了人事考核中重视能力及素质考核而忽略绩效考评所造成的弊端。一般来说,考核性人事测评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对人员加以考核,德、能、勤反映的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绩反映的是实际工作的成果和价值,同时也是德能勤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的结果。因此考核型人事测评有利于对被测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加强工作绩效的考评,能够全面反映被测人员的基本情况。
功效
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管理理念,通过个体绩效的改善带动组织绩效的提高,从这一点来讲,绩效管理给现代人力资源的考核管理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首先,绩效协议是组织通过协商达成绩效要求,它为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对人事考核来说,绩效协议的制定意味着考核标准的确定,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协议中所提出的绩效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加以贯彻和执行,这也就成为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考核管理提出的要求之一;而考核型人事测评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工作分析确立测评指标体系,这恰恰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要求,因此,在此意义上说,考核型人事测评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源动力。
其次,要实现提高绩效的目的,必须要了解当前绩效状况,也就是对个体的“投入过程”因素及“产出结果”因素的测量与评定,这是人事考核工作不可避免的内容,考核型人事测评正是在确定的测评指标体系中对“投入过程”因素和“产出结果”因素所作的测评,它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过程性需要,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它为绩效管理的进行提供了动力。
再次,绩效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对人力资源的考核更无法离开人这一核心,考核型人事测评所提供的正是对组织中的个体素质及工作成绩的考查与评定,满足了绩效管理对个体绩效评估的要求,为最终实现组织总体绩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来看,绩效管理和人事考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绩效管理的开展要求完善人事考核的功效,相应的,考核型人事测评的建立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这一要求,同时又成为推动绩效管理开展的动力源所在,因此本文的以下篇幅将详细论述如何健全和发展考核型人事测评这一有效的考核管理工具,从而达到促进组织绩效提高的目的。
现有人事考核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考核标准不规范、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等等,严重影响了考核功效的发挥,而考核型人事测评则是弥补现行人事考核管理中诸多不足之处的有效手段,因此从现实意义上讲,考核型人事测评也有利于人事考核功效的完善,在文章前言中已提到的财政部人员分流工作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参考资料
考核性测评.工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1: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