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底利耶
古印度政治家,哲学家
考底利耶,古印度政治家,哲学家,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大臣,曾协助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孔雀王朝。擅长权谋,后人称之“印度的马基雅维利”。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原籍坦叉始罗、后迁居华氏城。曾协助旃陀罗笈多国王抗击亚历山大入侵,推翻难陀王朝。旃陀罗笈多死后,辅佐其子和王位继承者宾头沙罗执政。
人物生平
考底利耶(俄文Каутилья英文Kautilya约前四世纪)一译“桥底里耶”或“阇那迦”(Canakya)。
相传著有《政事论》(俄文Артхашастра 英文Arthashastra 亦译《政治经济理论》、《利论》或《治国安邦术》)。内容广泛,包括内政、外交,民政,军事、经济,法律和科学等,并提到中国的丝。全书共十五卷、一百八十篇、一百五十章,作为旃陀罗笈多及其后继者从政指南,为古印度重要政治文献。
相关事件及观点
孔雀帝国
孔雀帝国的结构和履行的职责在《政事论》一书中予以阐明。考底利耶是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献身于“成千上万的国王所拒绝接纳的财富之女神”。他的目的是要将“像不好的母牛那样不结果实”的荒原改变成一个“美好的国家”,他对美好的国家作了如下的解释:
在王国的中心区和边围地区拥有首府和省会……力量强大,足以压服部近地区的国王;没有一片片泥泞的、多岩石的、凹凸不平的荒芜的土地,也没有阴谋家、虎狼之徒、野兽和大片的旷野……拥有肥沃的土地、矿山、树林、成群的大象和牧场……用水不靠下雨……商品丰富多样;能够承担起供养庞大的军队和交纳繁多的赋税的重担;居住的农民都具有乐善好施、积极肯干的品质……这些就是一个美好的国家所应有的优点。
无论如何,这些优点在孔雀帝国可见到一些。养护很好的公路上,成群的商人、士兵、王室信使和行乞的托钵僧往来不绝,车辆众多,使正式的公路法成为必需。对东海岸羯陵伽的征服促进了贸易,一个海事部专门维护航道和港口。许多寺院的题词证实了向寺院捐款的商会和行会的富有和慷慨。首都华氏城被称为“花城”,以它的公园、公共建筑物、九哩多长的河边地和吸引国内外学生的教育制度而闻名于世。
所有这一切全靠“国王提取的六分之一”的收成来供养,不过,国王提取的收成实际上常提高到四分之一,留给农民的仅够维持生存。法律是严厉的,维持秩序的手段也是无情的。军队号称有70万人,配备9000头大象和10000辆战车。精干的密探无处不在,通过信使和信鸽将一连串的报告送交首都。严酷的刑罚在《政事论》一书中列有18种,常用作惩罚和逼供的手段。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高效率的、严厉的、官僚政治的社会,充分体现了考底利耶所说的名言:“政治学是惩罚的科学。”
考底利耶说:“宝库建立在开矿的基础上,军队建立在宝库的基础上,拥有军队和宝库的人可以征服整个地球。”
鱼的法则
大鱼吃小鱼的世界里,国王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势的征服者,因为只有规模和权势庞大、且国内不存在任何不稳定情形的帝国,才能遏制大鱼或外来入侵者。
为此,一位印度国王要想获得成功,唯有明了怎样在针对邻国的各种方法中做出战术上的选择。有哪些根本的选择呢?考底利耶为我们提供了6种方案:
第一,和平共处:当一国处于劣势时,应谋求与强大的一方协调和共处;
第二,战争:实力占优的一方应发动战争;
第三,中立:认为敌人无法伤害我、同时我也不够强大到足以摧毁敌人时,应维持中立;
第四,进攻:拥有进攻所需的手段的国家应对敌人发动进攻;
第五,联盟:缺乏防护自己所需的实力的国家,应寻求他国的保护;
第六,双重政策:与一国实现和平,而对另一国发动战争,以实现其目的。
考底利耶指出,通过对上面所述方法单独或综合的运用,就能够建立一个足以确保自己生存的强大的帝国。
“曼茶罗”理念
曼茶罗”理念亦源于考底利耶的论述。
“曼茶罗”意指一系列的圆圈,在各层圆圈中,一个国家最直接的邻国总是被视为敌人,而紧邻着的外圈,即敌人的邻国则被视为朋友,依此类推。曼茶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印度必须要依现实的利益而论。
自然动物保护区
很多人想当然以为自然保育的理念是西方世界发明的,这并不对。早在公元前三百年,考底利耶已经划定了一个公园,作为动物栖息之所,任何人士不得捕杀它们;印度阿育王更于公元前约一百五十年制订法律,宣布某些动物为受保护物种,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条保护动植物的法例。
其它观点
《政事论》中提出: “英明的君王以臣民之乐为乐”。
考底利耶认为:“常常被引用来证明在印度古典传统自由和宽容是不受重视。”
考底利耶也认为“否定上等阶级——称做阿亚(Arya)——的个人自由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虽然考底利耶的关注对象只是限于社会上层群体,但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考底利耶形成了“一种关于良好生活的观点”,“它与一个以自由价值取向的伦理体系,是完全相融的。”而“与古希腊思想中关切对象只是自由男性而非奴隶或妇女没有大的区别。”
《政事论》中就有关于腐败问题的记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15: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相关事件及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