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营堡 老营堡
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正统末置,
弘治十五年(1502)、万历六年 (1578)增修,周四里有奇。
老营,地处关河河谷,建于明正德年间,扩建于万历年间。初置参将,后设游击,立守御千户所,总兵管辖官兵3000多人。城堡依山而建,有3座城门,被四周的山围成“凹”字形。城北山顶上是古长城,长城外便是今日的内蒙古清水河县。城的西头通往偏关县城,距离约有80多里,东头通往平鲁、朔州。老营堡周围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其东、北两面紧靠长城,关河又绕城南西下。从战略位置来看,老营堡北控平鲁,西衔偏关,东接宁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堡城原为砖砌,今砖多已拆走,只存夯土。从高大的夯土墙尚可看出城堡原来的规模。老营堡有东、西,南三门,各门皆存门额石匾两块。东门瓮城内门额石匾已风化字不可辨,瓮城外门额石匾事迹清楚,阴刻楷书“老营城”,并署有“万历六年”等字。西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晋北锁钥”四字。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威望关河”四字,两匾皆署“万历八年”。南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南控雁宁”四字,署“万历八年”;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保障”二宇,署“隆庆五年”。老营堡外长城上,原有老营东关河隘口,此关口外筑券拱砖洞三座,上置有关楼,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重修,此关口今已毁。
古城的城墙全部用砖石砌成,非常坚固,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登上城墙还是可以一览曾经的宏伟。城内都是东西向的大街,房屋多数仍为1996年之前建的窑洞,窑洞冬暖夏凉当地人特别喜欢;1996年之后,新建的房屋为砖砌的平房;老营城中央有条主道,路面宽阔,两旁有不少
商店,日用
百货、
小吃、
肉铺、
蔬菜、水果样样俱全。随着近几年外出打工者较多,平日里多数为老人妇女;城内残留着一些庙宇和古戏台,居民住的瓦房和新砌的石窑和谐相处。
城墙上的砖石已被拆得所剩无几,裸露出来的黄土被风雨侵蚀,不断剥落,因南城墙向阳避风,又因城墙厚重异常,所以当地村民就城墙上掏了洞,称作“土窝窝”,这也就自然形成了“老营堡特色”。村民大都年轻气壮,本可以另择地方修建新居,但宁肯让老营堡的城墙上的土让风刮尽了,也不肯离开自己祖辈创建的家乡。
老营一直比较出名的两个大集,一个为农历的端午节一个为农历六月十八,每年必定会请来唱戏的为村民们演出,往年这两个大集十分的热闹,附近的村民也会通过步行、农用三轮车等各种交通方式来参加,有看戏的,有做买卖的,也有从外地赶回老家,跟家人朋友团聚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两个大集也越来越没那么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