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
2010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老子的帮助》‌是由王蒙撰写的一本关于《道德经》的解读书籍。这本书是王蒙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思考历程,对老子及其哲学思想所做的个性化理解和阐释。书中不仅包含了老子思想的解读,还结合了王蒙自身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以及思考历程,为老子的学说提供了“证词”‌。
内容简介
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这是当年黄秋耘对我说过的话。从首次接触到《老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六十年的沧桑。而接受编辑刘景琳先生的建议做这件事,也经过了五年的考虑斟酌。我决定将《老子的帮助》一书献给读者。
老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他带来了大部分哲学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怀的对于大道的追求与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巅、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本源、本质、本体,是世界的归宿与主干。读之心旷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有大根据。
第二,他带来了一种逆向思维、另类思维乃至颠覆性思维的方法。一般人认为有为、教化、仁义、孝慈、美善、坚强、勇敢、智谋是好的,他偏偏从中看出了值得探讨的东西。一般人认为无为、讷于言、不智、愚朴、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认为是可取的。他应属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之人。你可以不认同他,却不能不思考他。
第三,他带来了“无为”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法宝。他提倡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法自然,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透视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
第四,他带来的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是感悟与思辨的结合,是认识与信仰的结合,是玄妙抽象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是大智慧的无所不在,不拘一格,浑然一体,模糊恍惚。
作者简介
王蒙,生于1934年,前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6岁入党,19岁发表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再再版,经久不衰。
22岁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并因本书而被错划为右派。
我的人生哲学》、《青狐》轰动一时,深得好评,《我的人生哲学》销量达30万册。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媒体推荐
我以我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也许还有反证。
——王 蒙
王蒙对老子的解读,可谓形上形下,挥洒淋漓;上天入地, 洞烛幽微;深入浅出,能近取譬;鸢飞鱼跃,触处生春……
——赵士林
有关评论
刘先银的评论王蒙《老子的帮助》:
王蒙《老子的帮助》是一本入世之书,值得世人学习、研究和思考。王蒙老子的帮助,是从有为法理解老子的“无为法”,结果相当于“盲人摸象”。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在“摸”,邓小平同志曾经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表达了“摸”的意思。
这个“摸”就是“盲人摸象”的“摸”。“摸”到了还能发点见解知足也!
有句老土话: ……摸到衣裳边,快活大半天……
想起来很逗乐……
也是“摸”的一种!
都是主观的臆断。
……
盲人摸象】是佛教故事:有几个瞎子摸一只象,有的摸到象腿,就说大象像柱子,有的摸到尾巴,就说大象像一条蛇,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
——鲁迅《这也是生活》
盲目的人骑上瞎眼的马。比喻盲无目的地冲撞,危险之极。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世说新语·排调》
【盲人瞎马】
比喻乱冲乱闯,极端危险。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马地去乱闯!
【大般涅槃经】
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老子提倡的是无为,我的经历是“拼命为”与“无可为”、“无奈为”的结合。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人生,用我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思考历程去为老子的学说“出庭作证”。
我以我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也许还有反证。——王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刘先银的评论:王蒙老子的帮助 是一本入世之书,值得世人学习、研究和思考。
王蒙老子的帮助,是从有为法理解老子的“无为法”,结果相当于“盲人摸象”。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在“摸”,邓小平同志曾经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表达了“摸”的意思。
这个“摸”就是“盲人摸象”的“摸”。
“摸”到了还能发点见解知足也!
有句老土话:
……摸到衣裳边,快活大半天……
想起来很逗乐……
也是“摸”的一种!
都是主观的臆断。
……
“科学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我们称作“科学”,是存在一定的时空中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可知的认识。暂时还没有被推翻掉的知识叫作科学。所以科学里面许多的定律,被另外一代,或者另外一批,新的一代的科学家,新的发现淘汰掉的时候,原来被认为是“金科玉律”绝对没有错的科学,一个一个淘汰掉。所以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不过是对被造界的物质范围里面暂时一些,可靠的,但不是绝对的知识。最新发现的,被认识是很合理的知识,到有更新的理论一产生出来的时候,把这些理论推翻掉的时候,你所谓“原有的知识”不过是当时最好的知识而已,不是永恒的真理,所以科学不等于真理。
1.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
宇宙中的万物纷纷芸芸,而“道”却是他们的总体、本根。由于万物形态及现象的多样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达到片面的局部。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万物的总体实体和本体,“道”。从而做到“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老子贬低感性认识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宇宙现象和人世经验的流动不居中,意识到感性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观性。黑格尔指出:“对那些断言感官对象的实在具有真理性和确定性的人,他们最好是回到那最低级学派的智慧……因为对于那些了解了这种神秘的人不仅仅达到了对感官事物的存在的怀疑而且甚至于对它们的存在感到绝望,他们一方面否定了感官事物,一方面也看见感官事物否定其自身”。(《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241页)
老子正是从对感性事物的这种否定中走向对感性知识的怀疑和否定。他要求越过感性现象而直接深入到对宇宙实体——道的认识。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这种普遍规律的认识才可以推导出对各种特殊事物的先验性的认识。所以老子这种反感觉论的认识论,实质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尚处在萌芽形态的理性主义。
2.关于老子的道:
这里老子实际提出了一种蕴涵两种结构——永恒界与暂存界的命题,即:
一方面——属于无限的,全能的,永不改变的,永恒的,自有永有的人类看不见的老子所说的“无”。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
道无形,无象。(“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被造界,相对界,暂存界。不是永恒界的老子所说的“有”。它是两个大容器(空间,时间)。
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字之曰道。”)(15章)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21章)
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21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康德所谓“二律背反”,也就是逻辑上的所谓“悖论”。
黑格尔曾指出:“东方的哲人每每称神为多名的或无量名的,……因为有限的名词概念,不能满足理性的需要。”(《小逻辑》第109页)老子之所以视道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盖也在于此。
3.探究老子之“道”
《老子》所言之道
第一,老子宣示了大道本体的属性。
道是自在者,他以自身为法度97。
道是造化者,万物之母,爱养万物98。
道是超越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99。
道是生命者,众妙之门,没身不殆100。
道是启示者,不言之教,以阅众甫101。
道是公义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102。
道是拯救者,常善救人,有罪以免103。
“大道七说(原道篇)”探讨大道的本体属性,比较《圣经》“太初有道”之道。
第二,老子预言了道的化身“圣人”。
《老子》81章中,在26章中29次描述圣人,而且总是在宣示了道之体、道之像、道之理之后,紧接着便用“所以”(是故)引出圣人行大道于人世的表征。老子笔下的这位圣人,远在天笾,近在眼前,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俨然一位道的化身:
圣人的职份:世人认识上天的器具,天下的牧者;不行而知,不见而明104。
圣人的本像:自知不自见;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105。
圣人的使命:常善救人,复众人之所过,是谓袭明106。
圣人的降卑与大爱: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执左契,而不责于人107。
圣人的受难与功成:外其身而身存;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08。
“道的化身(圣人篇)”中考查这位圣人,并客观比较以色列大先知以赛亚的同类预言和耶稣的应验。
第三,老子有精辟的为道、修道之论。
修道的原则:归根复命,守母袭常; 反(返),损,静,袭109。
修道的功夫:弃绝功,虚静功,柔卑功,无为功,和合功110。
修道的比喻:光,水,母与婴111。
编辑推荐
刘先银评王蒙《老子的帮助》,从【盲人摸象】【盲人骑瞎马】【盲人瞎马】【大般涅槃经】及王蒙自序等方面对王蒙《老子的帮助》著作作深刻剖析,并阐述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老子的道,探究老子之“道”等。
王蒙对老子的解读,可谓形上形下,挥洒淋漓;上天入地,洞烛幽微;深入浅出,能近取譬;鸢飞鱼跃,触处生春……
——赵士林
图书目录
一·老子的帮助
二·意译与证词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知美即恶
第三章 虚心实腹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玄牝
第七章 无私成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如婴儿乎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我独昏昏
第二十一章 惟恍惟惚
第二十二章曲全枉直
第二十三章 飘风骤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必有凶年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第三十二章 名有知止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 淡乎无味
第三十六章 欲取固予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
第三十九童天得一以清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第四十二章 一生二、三
第四十三章 无有入无间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直若屈
第四十六章 却走马以粪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以身观身
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
第五十九章 莫若啬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小国
第六十二章 道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 未兆易谋
第六十五章 将以愚之
第六十六章 善下能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第七十二章 是以不厌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难治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道与人道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天道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三·老子的精彩
至上论——中国式的终极追寻:概念崇拜与本
质主义
道是怎么来的
无为论
价值论
老子的数学观念
美的哲学——论《道德经》的审美意义
逆向思维的方法论
论老子之老
《道德经》与中国式宗教意识
无为
有无之间
……
第一章 人生法则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
积少成多,重视积累
于无形处发掘“有形物”
柔能克刚
紧守诚信的美德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
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天下事须做精、做细
无为而治是一种大的智慧
成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
做人不要太执著
以柔曲之姿进取
讲究分寸,适可而止
质朴无华方成大器
关键时刻不要走错路
有时候规矩太多并不是件好事
以德报怨是最大的宽容
施予者有福
不要轻视小事
家国天下道理相通
第二章 内省自胜
贵切合实际,忌好高骛远
睁眼看世界,闭眼识自己
多一分沉静,少一分浮躁
害人之心不可有
得失常挂心,宠辱皆心惊
忠言多朴实,美言常害人
妄言自损,守中多做
低调做人,谦恭柔和
不可居功自傲
谦为众善之基,傲为众恶之魁
就事论事,挣脱思想枷锁
要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
事物之间皆有联系
做人不能太放纵自己的欲望
以退为进,以弱胜强
知易行难与知行合
闻道而笑
承诺不可轻出口
千万别拿自已当“腕儿”
差别就在细微之处
做事不妨绕个弯
第三章 涉世为人
目光高远,助人亦助己
摆正心中的天平:平等待人
给自己的内心留出一分空间
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
施恩不图回报
能屈能伸者顶天立地
关于倾听必然能完美自我
沉着冷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虚实并进,胜人一筹
功成身退,方为智者
风雨敢搏击,志当存高远
善于处下才能丰盈
不自夸,而入敬之
做事要留余地
良言可以温暖寒冬
第四章 修身养生
快乐并不难寻觅
内敛方能成名士
静水修身,波澜不惊
不要将思维编织在现存的框架里
挣脱名利的羁绊
贪欲是许多祸事的根由
保持心灵的宁静
以仁心换真心
刻意求私,必不得果
韬光养晦,以暗观明
得意不可忘形
“不争”是个好心态
出言谨慎,做个智者
名利乃身外事
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知足才会逍遥
少一点私心杂念就会活得更好
人生何必太贪心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老子的帮助.当当图书.
老子的帮助.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1:3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