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科疾病名称
脂溢性角化病(SK)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SK好发于面头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
流行病学
有报道称SK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并推测本病可能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外显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尽管本病临床常见,但是鲜有对于其发病率、性别或种族倾向及地区分布的统计报道。本病在白种人群中更常见,男女发病率相同。本病少见于40岁以下人群。
病因
日光照射可能与SK的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开始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而增大,数目增多,直径1mm~1cm,或数厘米,境界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表面有油腻性痂,痂容易刮除。有些损害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呈深棕色或黑色,陈旧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淡褐色、暗褐色或黑色。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皮损发展缓慢,极少恶变。临床上有几种特殊类型:
1.刺激性脂溢性角化病
发生于皮质溢出部位或摩擦部位,皮损可因被刺激而发生炎症,基底变红,表面呈不规则增生。
2.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
短期内突然发生并迅速增多。应注意是否有并发内脏肿瘤
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好发于下肢,皮损为多发角化性丘疹,容易被剥去,不出血。
组织病理
基本特点为向外生长,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有假性角囊肿。有的损害,在增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多数黑色颗粒。
鉴别诊断
有些早期损害似扁平疣;发生露出部位的损害易与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色素很深的损害需要与黑素细胞痣鉴别;发生炎症或受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可做组织病理检查来鉴别。
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取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由于美容原因需要治疗时,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铒激光刮术或手术切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15:00
目录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