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球公开赛
美国网球协会主办的网球大满贯赛事
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简称“美网”,是美国网球协会主办的网球大满贯赛事,也是每年度第四项网球大满贯赛事,通常于每年8月底至9月初在美国纽约举行,赛事一般持续两周。
赛事历史
非公开赛时代
美国网球公开赛起初由男子赛事和女子赛事两项不同的赛事而来。1881年8月,第一届美国男子网球锦标赛在美国罗得岛纽波特举行,参加比赛的男单选手都是美国国家草地网球协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注册俱乐部的会员,从那时起纽波特作为举办地连续举办34年网球赛。男子双打的比赛在1881-1886年与男子单打一起进行。1884-1911年期间,男单比赛实行挑战赛制,即上届冠军自动进入决赛,接受其他所有选手中的获胜者的挑战,因此冠军卫冕的概率很大,理查德·西尔斯便连续7次(1881-1887)获得冠军。
1887年,第一届美国女子网球锦标赛在费城的板球俱乐部举行,17岁的艾伦·汉塞尔获得冠军。女子单打比赛从1888年到1918年期间(除了1917年)都采用挑战赛制。
1889年,赛事首次引入女子双打,首个女双冠军是伯莎·汤森和玛格丽特·巴拉德。从1890到1906年,女子双打分东西部两个区,两个区的冠军进行一次“季后赛”,从而获得向上届冠军挑战的资格。
1892年,赛事首次引入男女混合双打,当时与女子单打和双打一同进行,首个混双冠军是梅布尔·卡希尔和克拉伦斯·霍巴特。
1915年,大约100名网球选手签名请愿迁址,因为大多数网球俱乐部、网球选手以及球迷在纽约地区。若美网迁址,有利于网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不过包括8名前冠军选手在内的一部分人表述反对。同年2月5日,美国国家草地网球协会年度会议上对此进行表决,最终,迁址的动议以128票赞成,119票反对获得通过。1915-1920年,赛事在纽约的森林山体育场进行。1921-1923年,男子单打比赛在费城一个板球俱乐部(Germantown Cricket Club)举行,1924年再次返回到纽约。
公开赛时代
1968年,正式进入公开赛时代,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五个项目并入美网,并且全部向职业选手开放。该年总共96名男选手、63名女选手参加比赛,总奖金为10万美元。阿瑟·阿什赢得当年的男子单打冠军,成为第一位美网公开赛时代的男单冠军,也成为第一位美网男单非洲裔美国人。
1970年,美网在四大满贯中第一个实行每盘的决胜局抢7规则,即决胜局打到6:6的时候,最后一分决定胜负。若在决胜盘(女子第3盘、男子第5盘)打到决胜局的6:6,则要净胜2球。
1972年,女单冠军比利·简·金所获得的冠军奖金只有10000美元,相当于男单冠军伊利耶·纳斯塔塞25000美元奖金的40%。于是,1973年,在比利·简·金扬言要组织抵制美网后,赛事第一次为男女选手提供相同的奖金。从这年开始,美网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男、女单打的奖金均一致,成为四大满贯首个实施此举的赛事。
1975年开始,美网采用照明灯开始夜场比赛。晚场的比赛可以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从而招徕广告商,还增加组委会和电视转播商谈判新的转播合同议价的筹码。与此同时,美网的场地类型亦由草地改为红土。
1978年,美网赛场迁至原址以北3英里(约5公里)位于皇后区的法拉盛更大的美国网球协会国家网球中心,场地类型也从泥地变成硬地。吉米·康纳斯成为美网唯一一个在美网草地(1974)、泥地(1976)、硬地(1978、1982、1983)都获得冠军的男单选手;克里斯·埃弗特则成为唯一获得美网泥地(1975、1976、1977)、硬地(1978、1980、1982)冠军的女单选手。
1984年开始,美网在第二周星期六安排两场男单半决赛和一场女单半决赛,即“超级星期六”。此举主要是为了吸引电视观众。然而,这种做法使得女单、男单半决赛获胜选手只休息一天便要打决赛,对体力恢复是个考验。
1997年8月25日,美网举行阿瑟·阿什球场启用仪式。同年,维纳斯·威廉姆斯以非种子选手的身份闯进女子单打决赛,成为公开赛时代以来第一个打到决赛的非种子女单选手。
2001年,美网女子决赛在黄金时段进行,此举确保在美国创造较高的收视率,这也是大满贯赛事首次安排在夜间举办。
2005年,美国公开赛和所有的美国公开赛系列赛的球场都采用蓝色内场和绿色外场以显示同一性,并为了更容易看清楚球。这项改变使得球员和观众都有了各式各样的反应。很多球员反应,蓝色的场地并不能使球看得更清晰。
2006年,美网所在的国家网球中心整体命名为美国网球协会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目的是为了纪念美国女子网球先锋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同年,美网采用鹰眼计算机系统,引入即时回放技术,成为第一个采用鹰眼系统的大满贯赛事。采取鹰眼系统的原因是2004年美网女单1/4决赛塞雷娜·威廉姆斯詹妮弗·卡普里亚蒂的比赛许多有争议的判罚。鹰眼系统最初只在两个主要的场馆阿瑟·阿什球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安装。一旦选手挑战,3D计算机根据赛场的高速视频摄像机模拟成像,球员、裁判、观众都可以通过赛场大屏幕看到,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挑战结果。
2015年,该届美网一改以往的传统赛程安排,将女单半决赛调整至星期四晚间黄金时段举行,男单半决赛在星期五举行,男单决赛则调整到星期日举行,男球员也可以在最后两场比赛之间得到多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是自从2007以来美网男单决赛首次转移到星期日。
2016年,阿瑟·阿什球场顶棚正式投入使用,最大限度保证赛事如期举行。
2017年,该届美网资格赛启用发球计时器装置。该装置被安装在球场后面的比分板上,当球员们从球童手中拿到球、对方球员做好接发准备后,计时器会从25秒开始进行倒计时。这是第一次在网球比赛中使用发球计时器。
2018年,该届美网正式推行25秒的发球计时器,限制球员在结束上一分之后于规定时间内将球发出,以便更强有力地执行网球发球计时规则。
2020年,美国网球协会首席执行官斯泰西·阿拉斯特被任命为美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总监,成为美网140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赛事总监。同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该届美网在无观众的条件下举行,并取消混双项目、单打项目的资格赛以及传统的青少年赛事,男双和女双赛事从64对组合减少为32对组合参赛。此外,美国网球协会投入760万美元,用以补偿在财务上受疫情影响的选手。
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白俄罗斯选手获准以中立选手的身份参加美网。同年开始,美网资格赛、男女单、男女双以及青少年组(单打)、轮椅组(单打)项目的赛事全部采用决胜盘6-6后抢十决胜赛制。混合双打、青少年(双打)、轮椅组(双打)采用决胜盘抢十赛制。
赛事规则
项目设置
美网网球公开赛通常包括成年组、青少年和轮椅网球比赛。成年组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比赛。成年组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均设128个签位,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均为64签,混合双打则为32签。
奖金分配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奖金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12年为2530万美元,2013年为3360万美元,2014年为3830万美元,2015年为4230万美元,2016年为4630万美元,2017年为5000万美元。2024年美网的总奖金达到7500万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15%。其中,男、女单冠军奖金为360万美元,双打冠军奖金为75万美元。闯入正赛首轮的奖金为10万美元,比2023年增加23%。下表为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和双打比赛的奖金明细:
积分明细
赛事数据
男子单打:公开赛时代以来,美国球员约翰·麦肯罗于1979-1981年取得三连冠,伊万·伦德尔自1985至1987年取得三连冠,皮特·桑普拉斯夺得五次冠军,罗杰·费德勒成为自1924年比尔·蒂尔登之后首位在美网取得五连冠的男子选手。
女子单打:公开赛时代以来,美网球员克里斯·埃弗特取得四连冠(1975、1976、1977、1978),并以六次冠军位居女子单打冠军榜榜首,德国球员施特菲·格拉芙曾五次夺冠,威廉姆斯姐妹自1999年至2014年这15年间共获得八次冠军。
男单冠军
女单冠军
双打冠军
夺冠排名
下表为公开赛时代(Open Era)以来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和女子单打夺冠次数排名:
历史之最
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首轮,英国选手丹尼尔·埃文斯与23号种子卡伦·卡恰诺夫的比赛总计耗时长达5小时35分钟,该场比赛成为美网耗时最长的比赛。
中国战绩
赛事文化
赛徽
美国网球公开赛赛徽的主色调是深蓝色,在这一象征忧郁的底色之上,一只燃烧的火球喷薄而出。美网就像是四大公开赛中的一曲布鲁斯,以时尚的节奏展示着对传统的眷顾与厮守。2018年,美网公开赛推出全新LOGO,主体依然沿用1997年的标志性火球图案,给人一种流线型及现代感的感官体验。
奖项
“美网体育道德风尚奖”始于2012年,奖项分为男、女运动员两部分。只有至少参加两项美网系列赛,并且参与当赛季美网角逐,才有机会获得“美网体育道德风尚奖”。奖项得主会收获一个纪念奖杯,同时还有奖金奖励,不过美国网协将奖金以获奖者的名义捐献给慈善机构。2013年,中国球员李娜获得该奖项最佳女选手称号,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球员。
奖杯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单打冠军奖杯重约10磅,高约18.5英寸,由工匠大师采用包括卷边铆接、银器制作、雕镂工艺、手工雕刻及抛光打磨在内的工艺,历时约4个月,总计66个小时制作而成。 奖杯正面镌刻着曾于1881年至1975年使用的赛事前身名称“美国国家草地网球协会”,以及至今的赛事全称“美国网球公开赛”,夺冠者姓名则被镌刻于奖杯反面。男子、女子及混合双打冠军奖杯采用银碗造型,重约5.5磅(约2.5千克)。
商业活动
美国网球公开赛是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网球大满贯赛事,美网的创收和创意主要有电视转播合同和美网系列赛的打造。
创收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收入、商业赞助、电视版权收入。从1968年进入公开赛时代以来,美网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签订转播合同,一直到2014年。47年的合作关系是美国电视史上罕见的电视台和体育组织长时间稳定的合作关系。2015年开始,ESPN通过其频道优势和主打网球的策略,与美网合作。有资料表明,ESPN和美网签订11年(2015-2025)共7.7亿美元的转播合同,平均1年约7000万美元。根据合同,在ESPN电视屏幕上,每年差不多要直播130小时的美网。此外,ESPN的网络平台提供美网17个比赛场地的比赛信号。除了在ESPN播出,美网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转播。美网还有网络直播,但不提供网络点播服务。
创意
为了鼓励球员参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在2004年创办美网系列赛,以2010年的美网系列赛为例,美网系列赛由六站ATP赛事和五站WTA赛事组成,ATP赛事则比WTA赛事早一周进入美网系列赛时间。2010年的美网系列赛由7月19日开赛的亚特兰大网球冠军赛开始,连续六周,直到8月30日迎来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到来。其中ATP1000赛罗杰斯杯辛辛那提大师赛(WTA中这两项赛事是“超五赛”)为重点赛事,在此二项赛事中取得好的成绩,会获得更高的赛事奖金,世界积分,美网系列赛积分,甚至在美网中拿到额外的奖金。2017年,美网系列赛取消原有额外奖金的奖励政策。
以ATP赛事为例,1000赛、500赛和250赛的冠军积分分别对应1000、500和250,而各级别的亚军、四强、八强积分分别为该级别冠军积分的60%、36%和18%。
只有系列赛积分前三名并参加至少两项美网系列赛的选手才有资格在美网获得追加奖金,而只要进入前三名,就算选手美网首轮出局,也会有追加奖金作为安慰。大牌球星为了把状态留到美网而有节制的参加比赛,使得真正实现了美网系列赛+美网双冠,获得巨额奖金的球员是2007年的罗杰·费德勒和2005年、2010年的吉姆·克里斯特尔斯以及2013年的塞雷娜·威廉姆斯拉菲尔·纳达尔
比赛场馆
综述
美国网球公开赛所有球场均为硬地球场,这也使得美网的比赛球速非常快。美网的场地材质比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多铺了一层塑胶,所以球落地后的速度比草地慢,弹跳也不像草地和红土有很大的落差,但比澳网的硬地要快一些。与其他大满贯赛事不同的是,美国网球公开赛在大部分球场设有照明设备,这意味电视转播能够延伸到晚上的黄金时段以增加收视率。甚至因此女单决赛由星期六下午移至晚上,就是为了能有更好的收视率。
阿瑟·阿什球场
阿瑟·阿什球场(Arthur Ashe Stadium)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球场,能够容纳22547名观众。该球场以1968年赢得男子单打冠军非洲裔美国网球选手阿瑟·阿什的名字而命名。阿瑟·阿什于1993年死于艾滋病,原因是他在接受心脏手术时因输血而被感染。1997年,阿瑟·阿什球场投入使用,当时造价2亿5400万美元。在它的22547个座位之外,还包括90个豪华包厢、5个餐厅以及两层的球员大厅。2016年,斥资1亿5千万美金、面积为270,400平方英尺(约合25120平方米)的阿瑟·阿什球场顶棚正式投入使用,从而能确保美网的中央球场赛事不会再因为下雨而无法进行。下雨时,顶棚只需要不到6分钟便能完全闭合,而制冷系统会立刻启动,保证场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Louis Armstrong Stadium)于1978年开放,最初为1964年在纽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建,在1978-1996年期间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主球馆,最多能容纳18000名观众,在1997年阿瑟·阿什球场落成后该球馆进行翻修,增加顶棚,座位减少到10200个。
大看台球场
大看台球场(Grandstand)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第三大球场,于2016年落成,可容纳8000名观众。
代表人物
男子
吉米·康纳斯(Jimmy Connors),1952年出生,美国前网球运动员。康纳斯是首位球员连续五年(1974-78年)成为ATP年终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员,共夺得109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其中包括8个大满贯冠军。康纳斯适合硬地、地毯、草地、泥地等各种类型的场地,是唯一一位ATP巡回赛单打夺冠过百的球员。
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美国前网球运动员。从1990年到2003年间,桑普拉斯共夺得14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其中包括5次美网,7次温网,2次澳网。另外,桑普拉斯还赢得64个ATP冠军,760多场比赛胜利,获得4300多万美元的职业比赛奖金,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
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前网球运动员,出生于1981年8月8日,成长于瑞士巴塞尔,3岁练习网球。2003年,费德勒在温网首度加冕大满贯冠军。2018年, 37岁的费德勒在澳网获得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大满贯冠军,成为最年长的大满贯冠军。在24年的职业生涯中,费德勒收获20项大满贯,其中在温网获得八次男单冠军。共计310周排名世界排名第一,其中237周连续排名世界第一。
女子
玛格丽特·奥斯本·杜邦(Margaret Osborne duPont),美国前网球运动员。杜邦曾赢得六个大满贯和37个巡回赛的冠军。在1941年至1962年期间,杜邦在三个大满贯上赢得双打和混双共31个冠军。1967年,杜邦进入国际网球名人堂。1947至1950年,杜邦在年终世界女子总决赛一直是第一位。
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美网前网球运动员,总共12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其中美网冠军4次(1967、1971、1972、1974)。在双打项目上,获得16个女双大满贯冠军和11个混双大满贯冠军,此外还获得7次联合会杯冠军。比利·简·金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网球方面,还体现在体育以及社会领域,1972年和约翰·伍登并列成为《体育画报》年度体育人物,1975年登上《时代》封面人物。 1987年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1990年入选美国女性名人堂。比利·简·金致力于女子网球运动的推广和美网的同工同酬。为了表彰她的突出贡献,2006年,纽约的国家网球中心整体命名为美国网球协会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
克里斯·埃弗特(Chris Evert),1954年12月21日出生于美国弗罗里达,美国前网球运动员。埃弗特是WTA自1975年引入电脑排名系统以来,第一位登顶女单世界第一的球员。从1973年8月的辛辛那提赛(时为红土赛)开始,到1979年5月的罗马赛,埃弗特连续夺得24个红土赛事的冠军,创下在红土场上连胜125场的纪录。埃弗特职业生涯共34次闯入大满贯女单决赛,获得18个冠军、16个亚军。而从1974年到1986年的13年间,她每年都至少夺得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施特菲·格拉芙(Stefanie Graf),1969年6月14日出生于德国曼海姆,德国前网球运动员。格拉芙生涯共拿下22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包括七座温网桂冠。她在1988年拿下汉城奥运会金牌,实现史无前例的年度金满贯伟业。 格拉芙职业生涯共夺得107个巡回赛冠军,共记377周排名世界第一。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美国前网球运动员,1981年9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塞基诺市,14岁转为职业球员,2022年9月3日正式退役。威廉姆斯职业生涯共赢得73站比赛冠军,其中23个来自大满贯单打,胜利横跨18个赛季,为1968年公开赛年代之最。 威廉姆斯是唯一一位成就单双打“职业生涯金满贯”的网球运动员,职业生涯赛事奖金位居所有女性运动员之首。
经典对决
男子
女子
赛事影响
每年美国网球公开赛都会为纽约吸引近百万美国本土和国际游客前往观看,为纽约市带来很大经济效益。
每年美网的看台上,都会出现大批名流的身影,其中不乏来自体育界、时尚界和演艺界等的知名人士。以名人的身份去看网球,是一次树立形象的机会,一种参与名人社交的方式,历年美网都不缺乏明星们的光临。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4:58
目录
概述
赛事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