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明斯公司
美国企业
康明斯公司(NYSE: CMI)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康明斯是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设计、制造和分销包括燃油系统、控制系统、进气处理、滤清系统、尾气处理系统和电力系统在内的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简介
美国康明斯公司(Cummins) 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
康明斯公司以创始人克莱西·莱尔·康明斯的名字命名,克莱西是一位自学成材的汽车技师和机械发明家。1919年,在当地银行家和投资人威廉·格兰顿·埃尔文先生的资助下,克莱西创立了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克莱西是最早预见到柴油机所蕴含的巨大商业潜力的美国企业家之一。
康明斯是美国财富五百强企业,也是财富杂志评选的2006年度“美国最受敬仰的企业”之一。
康明斯公司日前入选“2007全美百家最佳企业公民榜”,这已是康明斯连续第八次荣登该排行榜,成为自该榜单 2000年开始发布以来,年年上榜的11家公司之一。此外,凭借其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杰出表现,康明斯公司还连续第二年入选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榜,全球最大的2500家企业中,只有在可持续发展关键指标中排名位居前10%的佼佼者方能入选该榜单。
历史沿革
企业创立
1919年2月3日,康明斯发动机公司正式成立。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一名成功的银行家兼投资家威廉 ·格兰顿·埃尔文先生提供了创业资金。与公司同名的创始人,克莱西·莱尔·康明斯,是一位自学成材的机械发明家。克莱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特别是发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8年,埃尔文先生雇他做司机并负责汽车的维修保养,随后帮他建立了自己的修车行。一战期间,克莱西经营了一家机械车间,得益于与联邦政府的合作,克莱西先生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鲁道夫·迪塞尔发明了一项发动机技术,其燃料经济性和耐用性比一般发动机要好很多,克莱西对此很感兴趣,并计划将其投入大规模生产。
艰苦的创业阶段
1919年,康明斯生产出第一台6马力、4气缸Hvid型发动机,用于固定动力。在一名前Hvid发动机工程师努德森的协助下,克莱西开始自行设计发动机。很快,他就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单盘燃油系统。他非常清楚,要开发一种燃油发动机不仅需要大笔经费,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不出所料,公司很快出现了财政赤字。康明斯对这种发动机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它依然有很多缺陷。农民们把机器买回家,又在零售商承诺的退款期前把机器退了回来。2个月后,席卷美国的大萧条导致了经济的大幅度衰退,康明斯的主要业务-船舶发动机市场受其影响开始萎缩。
开创柴油发动机汽车的先河
然而,正是因为克莱西独特的创造力才将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他把一台柴油发动机装在了一辆旧帕卡德高级轿车上。1929年的圣诞节,他开着这部美国首辆柴油汽车带着埃尔文先生去兜风,试图用柴油轿车的良好表现来说服埃尔文继续投资。这种下赌注式的做法挽救了康明斯公司。随着埃尔文先生新资金的注入,克莱西决心推广柴油发动机汽车这一新的概念。他和迪森贝格一起在戴顿海滩创造了柴油发动机汽车时速的最高纪录。1931年,康明斯车队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车场连续行驶13,535英里,再次创造了一项新的耐力记录。
这些原型机的燃油经济性和耐久性得到一些卡车司机和车队管理者的认可,他们开始在车辆上改装康明斯发动机。
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1933年,康明斯推出H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马力强劲,适合运输业的需求,它成为康明斯最成功的发动机系列。同时,康明斯聘用了优秀的管理人员,包括约翰·尼文,一位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帕里斯·莱特辛格,他一手创建了康明斯以客户和代理商为导向的营销体系;V.E.麦克马伦,他使公司的运营走上现代化的轨道;约瑟夫.埃尔文·米勒,埃尔文先生的曾外甥,他于1934年起担任康明斯总经理。在随后的40年间,埃尔文·米勒先生领导康明斯公司成为知名的国际性大公司。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加上其特有的全国性服务体系,康明斯公司于1937年首次赢利。1940年,康明斯公司推出10万英里保修服务,在发动机行业首开先例。
二战和战后的重型卡车市场  二战期间,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主要为美国陆军和海军部生产发动机。康明斯的发动机经受了从热带到北极圈的艰苦的战争考验。在欧洲、非洲和其它战区,盟军的军需用品的相当一部分是靠装备了康明斯发动机的军用车队运送的。
50年代,美国开始了一个修建州际高速公路的庞大工程。大部分用来修路的设备都使用了康明斯发动机,包括后来行驶在这些公路上的成千上万的重型卡车。货车司机要求发动机经济省油、马力强劲、安全可靠,而康明斯发动机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包括印地500 赛车场上获得的宝贵经验,康明斯不断取得技术突破。1954年,康明斯发明了具有革命性的PT(压力-时间)燃料喷射系统。到50年代后期,康明斯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成为了生产重型卡车柴油发动机的领先企业。
拓展全球业务,不断取得技术优势  康明斯在美国国内成功之后,便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国际市场,计划在美国本土以外筹建制造厂。1956年,康明斯在苏格兰的肖茨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60年代初,康明斯又在欧洲其它地区,以及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日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或许可证生产厂。到60年代未,康明斯的销售和服务网已扩展到全球98个国家,拥有代理商2,500多家。通过这些努力,康明斯比大多数美国公司更早地实现了国际化。
与此同时,康明斯在美国国内遇到了新的挑战。美国卡车工业不断进行整合,越来越多的发动机制造商与卡车制造厂合并(1963年康明斯也曾尝试与怀特汽车公司进行合并,但是最终康明斯还是放弃了这种努力)。康明斯坚信过不了多久重型柴油卡车需求将得到恢复。康明斯的管理层将资金投入正在成长的小型发动机市场。1961年,在康明斯推出了V系列发动机,这是一种结构紧凑的发动机,不久就开始在英格兰和克莱斯勒公司合作制造这种发动机。康明斯公司在这个 10年里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在塔尔先生的领导和约瑟夫·埃尔文·米勒的鼓励下,于1968年在哥伦布市建成了耗资两千三百万美元的的研发技术中心,这是当时全球同类研发中心中最先进的。该中心拥有88个试验室以及最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它进一步强化了康明斯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承诺,奠定了康明斯未来发展的基石。
迎接70年代的挑战
康明斯公司对技术中心的投资很快得到回报。197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该法案对柴油机的尾气排放制定了新的严格限制标准。得益于其先进的研发技术,康明斯发动机不仅能够达到,而且优于这些标准,同时还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7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经济停滞”席卷美国,康明斯公司也受到影响,收益下降,哥伦布市柴油机工会的工人们在康明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漫长的劳资纠纷中开始罢工。但是通过这次罢工提高了工人的责任感,发现了新的灵活市场方法并带来了其它劳工管理的变化,这一切引起了工业界的注意。但是,公司投资在其它不相关领域的几项业务的扩张没有取得成功;康明斯在几年内卖掉了这些合资厂,重新投入到其核心业务-柴油机上来。
1977年,享利.沙赫特接替埃尔文·米勒出任康明斯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享德森接任总裁。他们和其它的康明斯管理者继承了公司成功的老传统: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行革新;积极投身国际化发展;以及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策略,同时为公司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80年代及其后期:为未来作新的调整  同美国其他主要产业一样,康明斯公司在80年代也遇到了激烈的全球竞争。为了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康明斯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司重组计划,并斥资13亿美元用于建造新的工厂,增添新设备和开发新机型。
到了80年代中期,康明斯已形成了以大量全新机型为特色的产品系列。在北美,L10发动机加强了公司在重型汽车发动机市场中的地位,同时新的B和C 系列则取得了非车用和轻型车辆市场的大量份额。在海外,康明斯为顾客提供新的设备,并在韩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其它地区签定了新的许可证生产协议。
90年代初,康明斯开始向其它国际市场拓展,先后在日本、中国和印度建立了主要生产厂。当然,80年代昂贵的投资和竞争性的降价使利润大幅减少,但公司保住了市场,并为下个世纪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作好了充分准备。
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它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企业。但康明斯仍会象其在跌荡起伏的创业时期那样,继续致力于保持技术领先和为顾客提供终生服务。
公司目标
康明斯公司的远景目标:以康明斯动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
这一简洁而豪迈的口号是康明斯公司及其遍布全球33,500名员工为之奋斗的远景目标。公司为能生产发动机、发电机组、滤清器及其他相关的动力产品来满足全球各地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康明斯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奉献:他们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公司、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康明斯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制胜因素。
同时,康明斯公司充分认识到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一直致力于服务并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所在的社区。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将康明斯打造成一名优秀的企业公民。
下属部门
康明斯公司由四个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事业部组成。
发动机事业部
发动机事业部生产和经销功率范围宽广的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相应的零部件产品,用于汽车、工业和发电设备等领域。康明斯发动机排量1.4 ~ 91立升,功率范围覆盖31 ~ 3500马力,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巴士客车、娱乐休闲房车、轻型商用汽车和皮卡车等公路车辆以及工程机械、矿山设备、农业机械、船舶和铁路等非公路设备。
康明斯发动机不仅以耐用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燃油经济性享誉业内,而且在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美国EPA2007/2010,欧洲四号和五号)、非公路用机动设备排放(Tier 3以上)以及船机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的激烈竞争中一直居于业内领先地位。
电力事业部
康明斯电力事业部是全球发电系统及其相关零部件产品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产品用于备载电力、分布式发电以及移动设备上的辅助电源,能够满足客户多方位的电力需求。该部门还提供包括长期运营、协议维护、交钥匙工程以及临时电源在内的全方位电力解决方案。
电力事业部的产品线包括柴油和代用燃料发电机组(2.5千瓦~2.7兆瓦)、交流发电机(0.6 KVA ~ 30,000 KVA)、机组用发动机、控制系统、转换开关(40 amps ~ 3,000 amps)和开关柜等,广泛用于电信、楼宇、医院、工厂、市政设施、发电厂、酒店、高速公路、机场、油气田、娱乐休闲房车和家用电源等领域。
零部件事业部
以下四个业务部组成康明斯零部件事业部。
康明斯滤清系统(原弗列加)– 为柴油和燃气发动机设计、制造和分销重型空气、燃油、液压油和润滑油滤清器,各种化学添加剂以及排气系统产品。 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系统(原霍尔塞特)–设计、制造用于三升以上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的全系列涡轮增压器及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辆和工业市场。 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为中重型柴油机市场开发生产排气催化净化系统和相关产品,产品包括整体式催化净化系统、后处理系统专用零部件以及为发动机厂商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康明斯燃油系统–为9升至78升排量范围的柴油机设计、开发和制造新型燃油系统以及电控模块的再制。
分销事业部
分销事业部由17家康明斯独资分销商和10家合资分销商组成,网络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3个地点,为全球客户提供康明斯产品、零部件和售后服务。
在北美市场,康明斯分销服务网络由合资分销商组成。在国际市场,我们的分销服务体系由合资和康明斯独资分销商组成。
透过康明斯全球分销服务体系,受过专门训练的康明斯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零件和服务支持。
康明斯独资拥有的分销机构络覆盖全球主要关键市场,包括北美、印度、中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南非等地区。
技术研发
康明斯公司的创始人克莱西.莱尔.康明斯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材的汽车技师和机械发明家,也是最早预见到柴油机蕴含着巨大商业潜力的美国企业家之一。他对新产品和新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而这也塑造了康明斯公司长期以来注重技术研发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康明斯大规模的研发建设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康明斯在卡车柴油机技术上的多项突破,奠定了康明斯在柴油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968年,康明斯领先所有柴油机厂商,投资两千三百万美元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正式组建了自己的首家大型技术研发中心,为公司迎接七十年代初开始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法规的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确立了康明斯在柴油机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导地位。
作为全球发动机技术的领先企业,康明斯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跨国经营能力,先后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中国建立了17家研发机构,组建了强大的全球研发网络,共拥有340多个测试实验室,1000多名研发人员,为康明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研制提供服务。
除传统的产品开发手段外,康明斯还领先业界拥有非常丰富的计算机建模分析手段,能够在正式设计前对发动机缸内燃烧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而且所有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全球实时共享,从而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康明斯已成为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研发资源的跨国企业,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各种市场应用开发出相关产品。
全球技术研发的核心战略  “康明斯全球技术研发始终围绕着两个主题:一、大力推陈出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二、不断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康明斯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华强博士(Dr. John Wall)在出席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开业仪式时强调。
康明斯技术工程师深入了解产品的应用环境,详尽理解客户的需求,发现、分析、研发出能够满足用户实际要求的技术和产品,切实做到贴近市场、贴近合作伙伴、贴近最终用户。
康明斯还通过建立高效、全球统一的研发流程,使各地工程技术部门之间能够共享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业务互补的优势,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康明斯技术专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来设计开发新的产品,从而实现“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周期和开发成本”的战略目标。
2006年,康明斯研发投入为3.1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2.8%。过去十七年中(1990-2006),康明斯总计投入近40亿美元,开发全新的发动机平台,满足日益严格的全球尾气排放标准。
技术研发的三大业务领域——发动机领域
康明斯研发的主攻方向是满足日益严格的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重点在发动机的进气处理系统、滤清和后处理系统、燃油系统、电控系统和缸内燃烧优化五个关键系统。2002年,康明斯领先所有竞争对手,率先达到美国联邦环保署当年10月实施的EPA2004重型卡车排放标准。
2003年12月,康明斯宣布推出面向美国联邦环保署2007年重型卡车排放标准(EPA 2007)的发动机解决方案,采用冷却式废气再循环和颗粒物捕捉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2005年4月,康明斯在英国伯明翰商用汽车展上推出了采用选择性催化净化技术(SCR)的欧四发动机系列产品。
在非公路用机动设备排放领域,康明斯是第一家采用缸内燃烧优化技术,无需使用废气再循环或后处理系统就能满足非公路第三阶段排放标准(Tier 3)的柴油机制造商。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资源,康明斯能够根据不同的排放标准,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2005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生物柴油提炼厂参观了美国汽车企业生物柴油应用示范项目,其中包括一台装备325马力康明斯涡轮增压柴油机的道奇公羊皮卡,该车可燃用B5型生物柴油。开发生物柴油对于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康明斯是全球发动机企业中能够将柴油机的五大关键系统,即进气处理系统、滤清和后处理系统、燃油系统、电控系统和缸内燃烧优化设计,全部自主开发的跨国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排放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了康明斯在新一轮“排放”大战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吸引了众多跨国主机厂与康明斯进行战略合作。
发电系统领域
康明斯工程研发的侧重点在于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康明斯电力的电子系统旨在通过采用先进的数码电子技术实现多台发电机组的高度集成和统一控制。借助于康明斯发动机设计和先进的尾气后处理技术,康明斯发电设备能够满足全球最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康明斯正在与美国能源部合作进行固态氧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这项新技术可用于车载辅助电源以及小型固定式发电设备。
康明斯发电机组与控制系统,为机场、大厦、桥梁和隧道等许多需要备在电力的设施提供电力解决方案。
滤清系统领域 康明斯正在开发能够将多种滤清功能集于一体的模块式滤清系统,使之成为发动机独立的子系统。康明斯的研发方向还包括为新一代低排放发动机开发全新的滤清介质和技术,包括尾气后处理、密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以及颗粒排放离心分离器
华人工程师功不可没  多元化是康明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明斯全球1000多名研发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为康明斯带来了丰富的智力和人才资源,而且也成为康明斯在世界各地发展合作关系的纽带及与客户沟通的桥梁。
在康明斯美国总部技术中心,华人工程师占10%以上。
早在1968年康明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最先进的柴油机研发中心时,华人研发专家就与康明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领导康明斯技术中心研发工作的就是著名华裔燃烧工程学专家林蔚梓博士。
林博士1917年生于中国,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届毕业生。1943年,获英国文化教育处与中国教育部联合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深造,相继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及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多家研究机构,1965至1968年,开始担任康明斯公司的技术顾问。1968年,林博士正式加入康明斯,担任研发工程高级技术顾问。1973年,他被任命为康明斯主管研发工作的副总裁。林博士于1982年从康明斯退休,但仍然担任公司兼职顾问,直到1990年林博士曾发表过30多篇技术论文,并为美洲、欧洲、中东和亚洲多家技术研究机构做过重要讲座。林博士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优越表现受到中国同行们的推崇,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中国,他的很多工程技术同事和大学同学都曾在政府部门及学术领域担任要职,这种独特的联系加强了双方在商业联系中的理解和信任。
作为国际内燃机技术的领军人物,林博士不但对柴油机的未来发展有着远见卓识和独到见解,而且对康明斯在华业务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1988年及随后的1992年,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和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邀请林博士来中国进行长达六周的巡回讲座,所到之处几乎涵盖了中国主要汽车基地:一汽、二汽、重庆重汽、上海柴油机厂、陕西汽车研究中心等等。在林博士的提议下,康明斯主管设计与技术的副总裁菲尔·琼斯先生也参加了此次巡讲,琼斯先生是康明斯K、L10、B及C系列发动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这些活动使康明斯柴油机技术赢得了中国汽车工业主体力量的尊重与信任。
康明斯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华强博士在东亚研发中心启动仪式上感慨良多:“多年来,我一直把林博士看作是我的良师益友。即便我们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有关的技术问题。我相信林博士本人也一定非常渴望亲临开业现场,与我们共同见证他从中国带到美国的柴油机研发理念,重又飘洋过海,回到他的故乡。”
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  
2006年8月8日,在康明斯与东风汽车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二十周年之际,双方合作设立的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落成启用。它标志着双方的合作从产品引进和生产制造层次升级到了技术合作的崭新阶段,是康明斯在全球建立的第17家技术中心,也是国外发动机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发动机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的战略目标是本着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研发方针,提供包括产品开发、排放试验和应用工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技术研发和工程服务,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开发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发动机平台。13升全电控重型柴油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将是一款能够满足欧美下一代排放标准(美国联邦环保署2010年和欧洲五号标准)的环保型大马力发动机。
东亚研发中心投入了1600万美元,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一期拥有4个发动机试验台架、先导中心和多个相关实验室。尽管规模还不是很大,但能力很强,每天的工作与美国总部技术中心是一样的,而且将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而增大规模。预计到完成四期工程建设后,将成为康明斯仅次于美国总部技术中心的全球第二大研发机构。
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的人才梯队建设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和管理专家;吸引中国研发专才加盟;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中国顶尖工科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起强大的研发队伍。
研发中心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机构,由具有丰富产品开发经验的技术专家组成。康明斯正在中国大规模招聘技术专才,分批送往欧美进行密集培训,到2007年,已经有三批技术骨干学成归来,投入到多个研发项目当中,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受到外方专家的一致认可。
研发中心的市场应用方向包括汽车、工程机械、矿山、船舶、发电设备、铁路发动机以及关键零部件领域。除传统柴油动力外,还将研制开发包括混合动力、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以及方兴未艾的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发动机。
研发中心还将充分利用康明斯遍布全球的研发网络,共享先进的研发资源和产品系列平台,进行跳跃式发展,与欧美市场同步进行发动机产品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的研发平台,如同康明斯其它技术中心一样,它不但为康明斯做各种研发工作,还将为其它发动机企业和中国相关政府职能提供相应的实验支持,为排放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咨询。
东亚研发中心的落成再次印证了康明斯植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展示了康明斯不遗余力打造全球研发网络的决心,体现了康明斯对合作伙伴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康明斯和在华合作伙伴通过本地研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力。它也将成为一盏指路明灯,领导康明斯全球工程研发体系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平台和技术。不仅如此,它还将使康明斯有能力立足中国,发挥中国的人才和市场容量优势,面向国际大市场进行产品研发。
康明斯与东风汽车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13升全电控重型柴油机
2005年10月,康明斯与东风宣布,由双方的合资企业——东风康明斯公司出资,共同开发新一代13升全电控重型柴油机,目标面向中国重型卡车的高端市场,同时着眼于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这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外合资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研发项目。
该发动机将通过东亚技术中心进行研发,由康明斯全球研发网络提供支持。
这是康明斯与东风汽车公司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又一例证,将进一步拓宽双方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系列,同时面向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合作双方在迅猛增长的重卡市场共同缔造新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升发动机马力范围覆盖400-545马力,是新一代全车总重40吨以上重型卡车和大型巴士的理想动力,预计将于2009年投产。
混合动力的新篇章
康明斯致力于产品的创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康明斯混合动力柴油机已成功应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的公交车队。康明斯一直在为创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更安全的环境而不懈努力。
销售业绩
美国康明斯公司2011年2月14日宣布,得益于关键国际市场的强劲增长和全球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公司第四季度销售额和利润双创新高,并推升2010年全年利润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第四季度康明斯实现销售额41.4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的34亿美元增长22%。息税前利润为5.41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3.1%,与2008年劲增41%。四季度净收益也由2009年的2.7亿美元(折合每股1.36美元)提升至3.62亿美元(合每股1.84美元)。
康明斯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2.3亿美元,比09年增长22%。息税前利润为16.6亿美元,比2009年猛增114%,实现了12.5%的税前利润率。公司2010年的净收益为10.4亿美元(折合每股5.28美元),而2009年的净收益为4.28亿美元(合每股2.16美元)。
2010年康明斯全年销售额仅次于高峰期的2008年,为历史第二高,但息税前利润和净收益都刷新了历史纪录。公司的三个事业部——发动机、零部件和分销事业部都取得了创纪录的收益,电力事业部也的销售额和利润也较2009年显著提升。
康明斯业务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多元化是推升2010年亮眼业绩的关键。北美重卡市场受低迷的美国经济和新出台的排放法规的影响持续疲软,全年北美重卡的发动机装机量锐减61%,中卡及客车市场发动机装机量也下降了44%。但这些市场的下滑都被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际市场的强势增长有效抵消了。这得益于公司在过去两年中大力提升全球工厂运营效率的举措。
中国和巴西市场的销售额增长超过70%,印度也实现了37%的高增长。康明斯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所占比率进一步扩大,占2010年公司总销售额的64%。
康明斯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抢眼,合并和未合并销售收入超过30亿美元。其中,包括东风康明斯、重庆康明斯和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系统等合资企业的业绩尤为突出,销售额和发货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康明斯在华后市场的服务水平,康明斯在全国范围内新建的26个客户支持平台在2010年成功启用,更加贴近目标市场和用户,为分销服务网络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是康明斯历史上业绩最好一年,”康明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志强(Tim Solso)表示,“在北美车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仍能取得如此佳绩,恰恰印证了我们的国际化实力,也说明我们在经济衰退中所作的各种努力得到了回报。”
“基于我们打下的良好业绩基础,再加上对北美市场恢复的预期和对全球市场机遇的把握,我们相信2011年及未来业绩会继续增长态势。”
康明斯预期2011年销售额将增至160亿美元,实现息税前收益率13.5%。此外,康明斯将继续着眼未来进行投资,除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为独资业务增加6至6.5亿美元投资,合资公司也预计追加3亿美元资本投入运营,以扩大其业务量。
“我们在全球市场面临大量的增长机会,并为捉住这些机遇最好了准备。”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兰博文(Tom Linebarger)表示,“我们特别期望北美重卡市场能迎来重大复苏,毕竟我们的新发动机在这个市场表现非常优异。”
“2010年,我们为北美重卡市场提供了62000台装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的发动机。SCR系统不仅可以使发动机满足更为严格的美国EPA排放法规,更为客户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未来发展
康明斯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5年,当时的康明斯董事长埃尔文·米勒先生首次访问中国,成为最早来华寻求商业合作的美国企业家之一。在埃尔文·米勒的远见卓识指引下,康明斯三十多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深化与本地战略伙伴的合作,成为中国柴油机行业的领先企业。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首家康明斯驻华办事处就在北京成立。1981年,康明斯与中国重汽集团签署许可证协议,成为最早在华进行本地化生产的外资企业之一。从那时起,康明斯一直致力于与包括东风汽车公司在内的中国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康明斯在华投资逾两亿美元,作为中国柴油机行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康明斯在中国拥有13家合资和独资制造企业,生产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滤清器、排气系统、燃油系统、交流发电机和发电机组等产品。康明斯14个系列的发动机产品已经有8个系列按照康明斯全球统一的严格质量标准在中国生产。
康明斯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由十个区域服务中心和两百三十多家授权经销和服务商组成的售后服务网络。截至2006年底,已有一百多万台康明斯发动机在中国投入使用。
康明斯公司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因此于1997年将东亚地区的总部设在北京,统筹管理康明斯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和蒙古国的业务发展,是最早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康明斯全球范围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之一。2006年度康明斯在华营业额连续第三年超过10亿美元,是康明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之一。
2005年,康明斯全球董事会首次在华召开,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将新增投资三亿美元,2010年在华业务额将达到三十亿美元。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康明斯已经成为中国发动机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合资/独资生产和技术转让,为中国发动机产业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所获荣誉
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全部名单发布,康明斯排名第329位。
参考资料
2024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全部名单发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网站.2024-02-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5:3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