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尼亚大陆
古代地球曾经存在的超大陆
罗迪尼亚大陆(Rodinia,来自俄语родина,祖国)是古代地球曾经存在的超大陆。根据板块重构,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新元古代(11.5亿到7亿年前)。
地球动力学
古地理重建
197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在新元古代早期地球存在一个超大陆。当时地质学家提出在当年造山带分布于全世界的克拉通 。例如北美洲的格林维尔造山带、西伯利亚的乌拉尔造山带和欧洲的达斯兰亭造山带。
在这之后,有许多罗迪尼亚大陆可能的型态被提出。这些重构都是基于造山带克拉通的分布。虽然罗迪尼亚大陆的克拉通型态已经有充分了解,但在细节上仍有许多差异,仍有赖未来古地磁研究。
罗迪尼亚大陆的分布可能以赤道以南为中心。而罗迪尼亚大陆的中心一般认为是北美洲克拉通,在东南侧则是东欧克拉通(之后形成波罗地大陆)、亚马逊克拉通和西非克拉通环绕。在南边则是拉普拉塔克拉通和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在西南则是刚果克拉通和喀拉哈里克拉通;在东北则是澳洲大陆、印度次大陆东南极克拉通。北边则是西伯利亚大陆华北陆块华南陆块,但确定位置还难以判定。
罗迪尼亚大陆形成前的古地理所知甚少,古地磁和地质资料仅能让我们完整重构罗迪尼亚大陆分裂之后的状态。能确定的是罗迪尼亚大陆大约在11到10亿年前形成,7亿5千万年前分裂。罗迪尼亚大陆则是由超级海洋米洛维亚(来自俄语 мировой,全球的)环绕。
分裂
相对于罗迪尼亚大陆的形成,对于罗迪尼亚大陆的分裂已经很明确了解。地壳的断裂带并非同时在各处发生。新元古代大量岩浆流与火山爆发的证据在每个大陆都被发现,这些是罗迪尼亚大陆在7.5亿年前分裂的证据。早在8亿到8.5亿年前,,一道断裂带在今日的澳洲大陆、南极洲东部、印度刚果克拉通、喀拉哈里克拉通之间形成,之后在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亚马逊克拉通、西非克拉通、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也形成断裂带,断裂后形成埃迪卡拉纪的阿达马斯托洋。
大约在5.5亿年前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分界,亚马逊克拉通、西非克拉通、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首先合并。这个构造阶段叫做泛非造山运动,形成了在几亿年后都相当稳定的冈瓦那大陆
大约6.1亿年前,埃迪卡拉纪中期形成巨神海。巨神海东部在劳伦大陆和波罗地大陆之间形成,西部则是在劳伦大陆和亚马逊克拉通之间。分裂时间和泛非造山运动的时间难以关联。一般认为在6亿到6.5亿年前地球上所有大陆重新聚集形成理论上的潘诺西亚大陆
主要影响
不像后来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是个荒地。因为当时臭氧层尚未形成,过于强烈的紫外线使陆地不适合生命生存。尽管如此,罗迪尼亚大陆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相当明显。
成冰纪,全地球经历了大规模的冰河时期,平均温度至少相当于最冷气温。罗迪尼亚大陆可能被冰河或南极冰帽覆盖。
低温可能使大陆分裂的效应增强。地壳底下的地热能到达一定峰值后大陆就会开始分裂。由于温度较高的岩石密度较小,将会被抬升至相对于周遭岩石较高的高度。这些较高的区域温度较低,使冰不融化,也许可以解释埃迪卡拉纪的许多冰川。
陆地分裂造成新的海洋,海底扩张开始,产生温度较高,密度较低的海洋地壳。因为密度较低的关系,这些温度较高的地壳不会沉入温度较低,密度较高的地壳,而是向上抬升造成海平面上升,形成许多浅海。
因为海洋面积增加,蒸发量增加造成降雨量增加,加快裸露岩石的风化。 18O:16O 的同位素比例资料输入电脑模型,显示因为喷出岩的快速风化,增加降雨量使温室效应减弱,造成雪球地球
增加的火山活动使海洋的环境增加了许多生物的养分,在早期生命演化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资料
罗迪尼亚大陆.财安网.2013-02-28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7 10:47
目录
概述
地球动力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