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典(1718—1808),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代经学家,教育家。乾隆十二年(1747)乡试第一名,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授编修,转御史,官至鸿胪寺少卿。两主河南乡试,督四川学政,以刚介廉洁著称。 后以母老辞官回乡。乾隆四十七年(1782)起出任岳麓书院山长,一连五任,主持长达27年。罗典学问广博,品行兼优,老成宿望,讲究启发和诱导,以选士、育才为本,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从学者众,培养了陶澍、贺长龄、欧阳厚均等一大批优秀学子,使得岳麓书院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工于经学,著有《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诗管见》《罗鸿胪集》等。
乾隆十六年(1751年)罗典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编修,转职御史,吏部、工部给事中、四川学政,后又提拔为鸿胪寺少卿。曾两任会试考官,两次主持河南乡试。后来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还乡,从此脱离官场。
罗典一生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曾提出“非专衡文,当以育才为本”的主张。担任岳麓书院山长后,又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当时清廷规定岳麓书院每届(3年为期)学生为60名,罗氏掌教27年中,肄业人数3倍于朝廷规定的数目。其中以
陶澍、
欧阳厚均等尤为出众。
罗典十分重视美育教育和岳麓书院的环境美化,在书院后面建造园林,栽植花木;挖池塘,养游鱼,修
岳麓书院八景。
严如熤评价罗典说:“先生虽以制艺一世,而精神专注则在经。其治经也,以古人简质文字,无间剩,即经诂经,字批而句梳之,既皆有确切注脚,则通之一章,又通之全篇。全经有所窒,则废寝食,夜以继日,必得其融贯而后安。”,“立说时出新义……实阐古人不传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