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1900年10月13日—1968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少将,湖南省
新邵县人。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一团第一营二连连长,
红三军团第四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晋西北
新军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队参谋长、第三支队支队长、暂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八路军第十八兵站生产科科长,
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副团长、团长,
热河军区热北(二十)军分区副司令员,
昭乌达盟(二十)军分区副司令员、军事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
零陵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湘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湖南军区
衡阳军分区司令员,
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10月13日,罗云出生于湖南省
新邵县(今
涟源市白马镇罗家坪社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二,原名罗克贵。罗云自懂事起就跟着体弱多病的父母下田做事,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但是一家人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12岁时,由于自然灾害,家里交不起地租,父亲被地主活活打死,母亲也自此一病不起。不满15岁的大哥只好带着弟妹们乞讨度日,大哥在乞讨途中被抓去当兵,惨死在旧军营中。经历这两桩事情后,幼年的罗云立誓要报仇雪恨。黑暗的世道活活把人逼上绝路,罗云目睹乡里的穷苦百姓几乎同自己的家庭一样,艰难地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这种苦难的日子好像永远都没有尽头。
1913年,罗云侍奉母亲睡熟后,蹑手蹑脚地穿好衣裤,走出房门。他跪在地上向母亲磕了三个头,然后冲出家门,七弯八拐,摸到地主家的场院,放了一把大火,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1914年,罗云流浪到长沙。一天,罗云看到有招兵的,鼓足勇气前去报名应征,加入了
唐生智的部队,当了勤务兵。在那个时代,战火连连,罗云接着参加了攻占洛阳、郑州、开封等多次战斗。他在战斗的锻炼中增长了指挥才干。
1916年春,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湘军独立。罗云所在部队编入新成立的第二师。不久,
彭德怀也投军到第二师。三年后,彭德怀升为代理连长,秘密在连队组织“救贫会”,旨在灭地主、救贫农、反对克扣军饷。
1923年,彭德怀升为营长,罗云在该营任班长,成为“救贫会”十多名会员之一。此后,罗云一直追随彭德怀南征北战几十年。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罗云在彭德怀的帮助下,被提升为代理连长。后因他性格倔强、脾气暴躁而得罪上司,由代理连长降为中士班长。
1928年,
平江起义后,成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
平江苏维埃政府,推选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
滕代远为党代表,罗云任一团一营二连连长,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10月,罗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部队被编入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
彭绍辉)。
1933年2月12日晚,红三军团第一师正在开祝捷大会,突然接到情报:国民党军大队人马向
广昌围攻而来,军团长彭德怀急令一师担任主攻任务。罗云主动请战获准,立即率全连官兵星夜急奔霹雳山,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带领连队官兵从主峰左侧突袭,迅速占领主峰,摧毁敌指挥所。而后,罗云又率部居高临下,横扫残敌,创造了1个连歼敌500余人的经典战例。战斗中,罗云一跃跳出堑壕,身先士卒冲向敌阵。忽然,他左臂被敌人枪弹击中,鲜血顺着衣袖流淌。罗云咬紧牙关包扎好伤口,继续率领全连冲锋陷阵,直到后续部队赶来接替一师。由于罗云在霹雳山战斗中洞察敌情,指挥有方,机智勇敢,身先士卒,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立下卓著战功,其所在连被红三军团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罗云自己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罗云曾任
红三军团第四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罗云率领连队参加攻打
于都、
安远、
安福等县城的战斗,每次都首先登城,被誉为“爬城将军”。在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老虎山战斗中,罗云因作战勇敢,率领连队以少胜多,一次歼敌700余名,被红四师誉为“模范连长”,红三军团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罗云参加了长征。
湘江战役中,在德国军事顾问
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误入蒋介石精心设计的铁三角合围圈。敌人仗着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突入我军防御的前沿阵地。这时,红三团团长沈述清毫不犹豫率领一营迅速反击,不幸牺牲。接替其指挥的红四师参谋长杜中吴,当天下午在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中又不幸以身殉职。不到一天功夫,红三团相继失去两位指挥员,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营长罗云一跃而起,组织连队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战斗中的罗云,被一块飞来的弹片扎入大腿,他咬牙把弹片拔出,大声呐喊:“为团长报仇!”首先冲出战壕,战友们随之而上,疯狂的敌人退了潮。经过两昼夜的血战,仅红三团就有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从而使中央红军纵队顺利过江。从此,罗云腿上就留下了一块湘江战役的“纪念章”。
1935年1月28日拂晓,
土城战役打响,罗云所在的部队和川军发生遭遇战,激战三小时才突破敌阵。中午,敌人预备师赶来增援。突然,一发子弹从罗云的右腮穿入,从唇部钻出,瞬间使他失去六颗牙齿,血似喷泉般涌出。罗云受伤,不能通过说话来指挥战斗,便用笔下达命令,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和纸上皆是血,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战后,罗云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又挂上了一枚三等红星奖章。
1935年9月13日,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从甘肃边界出发,继续北上。16日,罗云所在先头部队
红四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第十四师第六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南部的
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是川甘两省的天险门户,素称“天险”。隘口两边是悬崖绝壁,前面是一条宽30米的腊子河,深约3米,不能徒涉,河上有座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敌人以一个营扼守隘口,一个营配置在后边的三角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山县一带,可随时增援阻止红军通过腊子口。罗云率二营在腊子口15里处经过20分钟的激战,扫清敌人的前哨阵地,击溃敌人一个营,缴获大批面粉、白糖等战利品,我军士气大振。红四团决定以六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以一、二连迂回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攻,夺取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委
杨成武指挥六连,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向桥头猛冲。敌军居高临下,凭借地形和坚固工事使六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部队伤亡很大。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腊子口,待到援敌赶到,再打就更困难。杨成武立即召开会议:“一定要攻下腊子口。我们北上的通道只有这条路。过不去,只有退回草地。然后大声问大家愿意回到草地,还是愿意拿下腊子口?”下边的回答铿锵有力:“坚决拿下腊子口!”17日凌晨,二营营长罗云带领15名红军勇士组成的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守军展开对攻战。团长率一、二连从腊子口左侧攀上陡壁,迂回守军侧背,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守军腹背受敌,近2个营被歼。拂晓,红四团终于夺取天险腊子口,缴获迫击炮3门、击溃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第五团两个营及一、六团各一个营,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在这次战斗中,周恩来亲临前线指挥。周恩来从望远镜里看见罗云左手拿枪,右手拿刀,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腊子口守敌冲去,歼灭了守桥之敌,接着又攻占了沿岸的敌碉堡、兵房和仓库,留下深刻印象。攻占腊子口的消息,一直传到毛泽东那里,“罗铁头”的美名由此传遍全军,电影
《万水千山》中的罗副营长的原型就是罗云。长征途中,罗云腿曾负重伤,拄着拐杖,行动困难,但依然坚持艰苦行军打仗,胜利到达陕北。
全面抗战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罗云曾任晋西北新军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队参谋长、第三支队支队长、暂编第一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八路军第十八兵站生产科科长,
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副团长、团长。
1937年冬,罗云任暂编第一师三十六团团长时率部参加晋西北王寨战斗,歼敌200余人,荣立大功一次。
1939年,罗云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4年,罗云任
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团长。
1945年3月4日,抗战胜利前夕,马仿镇攻夺战中,罗云手提一柄大刀,把守大门,后续部队一路夺取电台,切断敌人的电讯联系;一路与敌人逐屋争夺;另一路沿寨墙夺取四角的地堡,据点刀光闪闪,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战士的喊杀声、敌人的哀叫声,响成一片。罗云正在洞口指挥战斗,忽见一名日军光着头、赤着脚,披着一条破毛巾,手舞一柄明晃晃的军刀,声嘶力竭的狂喊着,直奔门口而来,妄图夺门逃跑。罗云举起大刀拦住鬼子的军刀,用力砍去,刀尖只砍到鬼子的后背。两名战士追上去,开枪射中,并与下边的战士一齐堵截,将这名日军活捉,原来正是马仿镇据点日军小队长铃木。罗云指挥这场战斗从早晨6点开始,持续到中午1点全部结束。经过7小时激战,全歼日军30多名,生俘日军8名。马仿镇战斗的胜利,拔掉了日寇苦心经营多年的巢穴,铲除了人民心中的心腹大患。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罗云任
热河军区热北军分区(二十)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喻楚杰)。4月,军区改称
昭乌达盟(二十)军分区。
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罗云任昭乌达盟(二十)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喻楚杰)。
1948年,罗云任昭乌达盟军分区军事部部长。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云曾任湖南军区
零陵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湘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湖南军区
衡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9月,罗云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4年1月,罗云离休,仍坚持劳动、学习。
1968年11月24日,罗云在
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68岁。罗云将军的挽联是“身经百战驱虎豹,艰苦万般胆未寒;只为人民谋幸福,粉身碎骨也心甘”,真实的描述了他的的一生。同年12月,湖南省军区政治部追认罗云为革命烈士。
轶事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8月1日建军节那天,罗云(时任衡阳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庆祝大会,回到家里一声不吭。家里人与他打招呼,他好像没听见,一直很晚才休息。夫人询问,他才道出事情的原委:八一招待会上,罗云听到自己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全军其他分区司令员都只授大校军衔,心里感到很不安。他对夫人说:“这顶乌纱帽是建立在多少战友血汗上的,他们长眠在我曾战斗过的地方,我这个幸存者已得到了很多荣誉,我年老多病,文化水平低,怎么还能接受这么高的军衔?我请求把自己降为大校。”罗云的报告没有被批准。周总理亲自批准授予罗云少将军衔,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认定授予他少将军衔是当之无愧的。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
革命战争时期,罗云先后9次负伤,荣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因头部几次负重伤而大难不死,素有“铁脑壳”之称。建国后,罗云虽然身处高位,但他一贯谦虚谨慎,功高不居功。“永远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常常教育身边工作人员、教育子女的话。他自己穿的衣服、裤子和袜子都是补丁加补丁;办公室桌上的那台收音机一直伴随着他十几年,每天用它收听国家大事,一直舍不得换。警卫员看不过去,向其夫人提意见,说不要把将军打扮成叫花子。这话被罗云知道了,他对警卫员严肃地说:“胜利了,永远不能忘记叫花子!我十几岁的时候还没穿过新衣服,现在穿得虽然旧了点,但比我那个时候好多了。”罗云反对孩子谈吃穿,更讨厌说假话。每季度他都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从不用小车接送孩子。他常教育孩子要有理想,为人要正派,要艰苦奋斗,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说假话。每天下午,他带领全家老小到小园子里种菜、浇水,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能力,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且所产菜蔬大部分无偿上交食堂。解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家一直住着旧式平房,破旧的地板,踩上去都咯吱咯吱响。管理部门编制的修房预算,他总是说太多了,迟迟不同意翻修。60年代困难时期,为减轻国家负担,他自己养了一头猪,每天早起晚睡,带领全家人拔猪草,有时人都累病了。他养的那头肥猪,在八一建军节前宰杀了,还分给分区食堂一大半。五十年代初,当时任衡阳军分区参谋科参谋的苏万鹏,因工作需要向司令员罗云汇报工作,找遍了整个军分区大院,都不见司令员的影子。苏参谋到门岗询问,才了解到司令员穿便装出门多时了。最后,他才在
祁阳武装部找到了罗云司令员。警卫员着急的说,首长你这样怎么行,出了问题怎么办?罗云笑笑说:“这有什么关系,人家外国首相还夹着皮包上下班了。解放后我住了小校,这样走走,可以看到办公室、文件里看不见的东西。至于安全,这得靠群众。你们几个跟着我行吗?我是相信人民群众的。你们警卫员跟在后面,反而暴露目标,等于告诉人家我就是首长。”为了这件事苏万鹏还写了一文,题目是“司令员丢了”。2016年,为制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节目,记者到衡阳军分区专程拜访和采访已是耄耋之年的罗云的夫人。她拒绝了军分区安排的楼房,依然坚持住在当年那栋旧式平房里,家里没有什么显眼的装修,摆放的都是朴素平常的家具。罗云的几个子女都是普通工人和劳动者,他们说起父亲当年“严苛”的教诲,依然情动于衷,凛然于神,还表示可以将老家当年父亲亲手营建的房子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当年的菜园子依旧在,每年都种植着菜蔬。
故居
罗云故居位于涟源市
白马镇孙家桥管理区兴隆村。故居是1950年罗云少将回乡时所建,红砖青瓦结构,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62平方米。现保存较好,略显老化。屋中仍保存有老式木制家具。2022年1月14日,罗云故居被列入湖南省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