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类药物
治疗维生素缺乏症的化学药物
维生素类药物是指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及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大剂量滥用维生素也可引起毒性反应。
分类
维生素按用途可分为治疗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用维生素两大类。治疗用维生素需按缺乏症选择,一般用单品种,用量采用治疗量。如维生素A用于治疗夜盲症;维生素B1用于脚气病;维生素B3用于糙皮病;维生素C用于坏血病;维生素D用于佝偻病等。营养补充用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饮食不平衡的人群,应多品种、小剂量、经常或连续服用,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可以全面补充各种维生素。维生素按理化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危害
(1)维生素A。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疲劳、全身不适、发热、颅压增高、夜尿增多、毛发干枯或脱发、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四肢痛、贫血、眼球突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孕妇如服用大量维生素A,对胎儿是有害的,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面部、头部、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缺陷或畸形。
(2)维生素B1.维生素B1用量过大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水肿和神经衰弱
(3)维生素B6。维生素B6用量过大可致新生儿产生维生素B 依赖综合征。
(4)维生素C。长期大量盲目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还可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B12阻碍食物中钙离子、锌离子的吸收,引起维生素B 铜、锌的缺乏。
(5)维生素D。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惊厥、厌食、体质量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病症,较佝偻病危害更大。
(6)维生素E。长期超剂量(日剂量>800mg)服用维生素E对维生素E缺乏患者可引起出血倾向,改变内分泌代谢,改变免疫机制,影响性功能,并有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的危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6 20:04
目录
概述
分类
危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