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寺,在江苏常熟
虞山北部高处,常被轻云笼罩,清旷幽绝。寺东园内有“望海楼”,登楼可远眺长江。凌晨观看日出气势磅礴,十分壮观。“维摩旭日”也是“
虞山十八景”之一。
维摩寺,位于虞山
辛峰亭以西约1.5公里之箬帽峰,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初名石屋维摩庵,中有石井名“涌泉”。 198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维摩山庄系在昔日维摩寺遗址所建而得名。地处虞山中部山巅的维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本名石屋维摩庵,因在虞山北坡的石屋涧之上,故名。至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时,右丞相兼枢密使、邑人曾怀(字钦道)奏请为功德院,孝宗赐“显亲资福禅院”额。明宣德四年(1429年)始改名“维摩寺”。因寺院布局坐西朝东,每当日出,层林尽染,景色绚丽。明嘉靖时贡生、邑人陈儒曾有“满空晴旭照山林,翠竹丹枫画可评”的诗句赞之。寺中有“望海楼”,又称望江楼,回廊曲折,颇具幽趣,昔时文人雅士常结伴夜宿于此,清晨登楼观日出,云蒸霞蔚,极其壮观,向有“维摩旭日”美称,为“
虞山十八景”之一。楼中昔悬有明清之际江南奇女柳如是所撰楹联:“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景州知州、邑人屈成霖出资重修寺宇,并于寺后辟建园林,营建泉池台榭。山门悬楹联“大观江海合,杰构宋梁余”,原为曾怀撰书,清末由陆懋宗重书。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太平军与清兵在虞山激战,寺毁于战火。清光绪时重建,屈氏后人亦助修望海楼等,并于楼内塑有屈成霖像,悬长联曰:“钟磐定山声,昔有白云投刺史;棂栏接海气,远持红日照维摩”。1949年建国前后,乏人管理,寺院荒芜,殿宇房屋逐渐破败。
1982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委员会,将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包括苏州、无锡两市与吴县、常熟、吴江、无锡、
宜兴五县)十个景区之一。同年3月,根据省太建委部署,由县基建局组织编制虞山风景名胜区(1982--2000年)规划,规划中将维摩旭日景点列为规划建设的景点之一。总体规划经向县长办公会议和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汇报审定,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即上报省政府与省太建委。1982年12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4处,其中江苏为太湖与南京钟山两处。次年,经省太建委办公室会同我市市政府及市基建局研究确定先行建设“维摩旭日”景点,并确定利用维摩寺遗迹兴建
维摩山庄,以改变该寺长期无人管理而荒废的现状,充分发挥其风景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