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体系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各个
统计指标不是孤立的,在一定的范围或条件下是相互联系的,单个指标反映总体现象的一个侧面,了解和研究总体现象要使用一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社会现象本身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这种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不同的种类。一般分为两大类: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针对某一个经济或社会问题而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
总量指标和
相对指标构成。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 例如,全国人口总体的基本状况和性别分布特征可用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标来描述。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
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全国范围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体系,如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反映全国工业状况的指标体系,等等。微观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基层单位运行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反映一个科研单位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等等。
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是反映整个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
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条件的指标体系,如我国按照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的国民经济新的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及补充表所列的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是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为中心,反映社会状况的指标体系,如
人口统计的指标体系、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指标体系等等。科学技术指标体系是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变化等情况的指标体系,如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人、物、财条件,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等指标体系。
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基本指标体系是指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所构成的指标体系,如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框架形成的指标体系。专题指标体系是指反映某方面社会经济问题的指标体系,如能源指标体系、运输指标体系、教育指标体系等。
2024年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辉作的关于统计法修正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健全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增加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刚性制度约束,细化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相关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