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疝
中医病名
凡腹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经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孔道或薄弱区域突出到其他部位的,称为腹疝,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绞窄性疝是指腹疝因囊颈弹性收缩发生嵌顿后,未能及时解除,导致肠壁动脉血流障碍甚至完全阻断,并快速发展为肠壁坏死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嵌顿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
当腹壁强度降低时,疝内容物较易经过腹壁薄弱区域进入疝囊,虽然疝内容物可自行回纳到腹腔,但也易复出。进入疝囊的疝内容物一旦被卡住,就有可能发生嵌顿性疝。
2.腹内压力增高
腹内压力增高是嵌顿性疝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正常人也有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但因其腹壁强度正常,肠管等腹内脏器无法向体表突出。而对于腹壁强度降低的患者来说,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后,如遇到腹内压力突然增加,囊颈弹性收缩,会使得疝内容物卡住不能回纳入腹腔内,并出现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有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膀胱结石)、腹腔积液、妊娠、举重、婴儿多次啼哭等。
临床表现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上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绞窄是嵌顿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上很难将他们分开。主要表现如下。
1.疝块突然肿大,伴明显疼痛,通过平卧、降低腹内压及手法等措施疝内容不能回纳入腹腔。
2.疝块坚实、变硬、有明显压痛。令病人咳嗽时,疝块无冲击感,也不如往常那样膨胀肿大。
3.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如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出现肠型和胀气,肠鸣音亢进音。
4.除急性肠梗阻的表现外,绞窄性疝还伴有血循环障碍。早期即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嗜睡或精神异常,呈急性脱水,并有腹部压痛、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被嵌闭的肠段早期静脉回流受阻,肠壁充血水肿,如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流阻断,肠壁及其系膜失去光泽,肠壁弹性和肠壁蠕动相继消失。晚期,整个肠壁相继发生坏死,终致穿孔。
检查
1.体格检查
检查有无急性肠梗阻的表现,如剧烈阵发性腹痛,停止排便排气、出现肠型和胀气等;检查有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2.辅助检查
腹部X线检查有无肠梗阻的征象。
诊断
根据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的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对有急腹症表现,尤其是疑为肠梗阻者,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查所有可能发生疝的部位。如发现有坚硬肿块,伴有压痛等现象,或站立位X线片发现肿块附近有肠管充气扩张和多个液平面聚集,均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鉴别,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很难做出定论,但无论属哪种情况,均需手术治疗,只能在手术过程中才能加以鉴别。
治疗
对绞窄性疝患者,尽早手术是最根本的处理方法,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处理方式。
首先解除疝环压迫,然后根据肠管的色泽、弹性、张力、蠕动能力及相应肠系膜内是否有动脉搏动,判断肠管是否坏死。如肠管确已坏死,应切除肠管并行肠吻合术,考虑到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强求做疝修补术。绞窄性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的,可予以切除,同时做疝修补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4 07:03
目录
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