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
结构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1916年,
索绪尔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其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三十年代,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几个
结构主义学派,即布拉格
功能语言学派、丹麦(
哥本哈根)
语符派和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反,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
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
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上半期成为语言学的主流,尽管它的各个学派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就是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
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这种观点强烈地影响了人文科学的其他部门,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欧美占统治地位的
结构主义发展到美国的
描写语言学,走上了着重语言内向研究的道路。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
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也称为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1933年出版《
语言论》,提出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
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规则的总框架,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纲领性著作。
一、布拉格
音位学派:又称“结构—
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主要研究
语音学(以
音位学为主)。其先驱者是马太修斯,成员主要有
雅科布逊、特鲁别茨柯伊、
哈弗阿奈克等。成立于1926年,活动中心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他们强调语言内部各成分的功能,强调语言各成分的对比,并通过对比构成总的模式或体系。在音位与音位
区别特征理论方面取得突破,还注意将功能注意原理应用于解释句法和文章结构上。
二、哥本哈根
语符学派:也叫丹麦学派。这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以及从符号的角度确定语言在
人文科学中的地位,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
语符学理论体系。创始人主要有布龙达尔、乌尔达勒和
叶尔姆斯列夫。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诞生标志。把语言学的问题归结为结构问题,即语言的形式问题,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符号;在对语言进行形式化描写时,注重语言的可计算与精确化,这对后来
欧美纯
理论语言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美国
结构语言学派:它以面向
语言材料、注重
语言结构的形式描写著称。这一学派的先驱是鲍厄斯,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他的《
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它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最大的一派,又成为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
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他们重视口语、重记录实际语言与重共时描写,重视
形式分析,甚至有些人排斥语言的意义,在
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常常采用
直接成分分析法来分析结构层次,他们在描写中注重分布,并在其基础上对语言各单位进行切分、
归并分类和组合,并重建了语音和语法相结合的
语素音位概念。他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