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岚州
唐代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五言律诗
《经行岚州》是唐代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北方岚州早春时节依旧十分寒冷,诗人前后往来其地都不曾见鲜艳芬芳的春花绽放,只有那漫山遍野的残雪,但这并没有让诗人感到失望,因为那融化了的残雪化为潺潺的流水流淌在溪涧中,仿佛一曲曲悦耳的琴声,给诗人带来听觉上的美感;山上草木在残雪的映照下,青白相间,就像一幅幅美丽的淡墨画,给羁旅的诗人带来视觉上的快感。该诗以志见闻,写景、述怀,朴实自然。
作品原文
经行岚州①
北地春光晚,边城②气候③寒。
往来④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⑤。
自惊⑥牵⑦远役⑧,艰险促⑨征鞍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岚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属河东道,故治在今山西岚县北。
②边城:边远的县城,这里指岚州。
③气候:《文苑英华》作“风气”。
④往来:作者已来去两次经过岚州。
⑤看:读平声。
⑥惊:惊叹,此处有惋惜之意。
⑦牵:受束缚,被牵制。
⑧远役:远方行役。
⑨促:催促。
⑩征鞍:代指马。
白话译文
北地的春光总好像步履迟缓,边城的气候愈显得格外清寒。
从过路到返回仍未见花儿开放,新旧交叠的残雪依然缀满了郊原。
淙淙的流水如同悦耳的琴音,莽莽的群山仿佛画中的景观。
真畏惧陷身这远行的官差,艰险中也只有紧催马儿频频加鞭。
创作背景
杜审言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45年)中进士后,曾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据傅璇琮《杜审言考》考证,该诗约作于调露元年(679年)前后。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二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理论学家陆时雍:三四实境自在,五六旅途漫兴语,岂爱其山水之佳耶。(《唐诗境》)
原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萧涤非: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为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杜审言〈经行岚州〉鉴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伯齐:杜审言的纪游诗,善于捕捉景物特点加以形象描绘,真切自然,较少雕饰而颇具生活实感,有刚健清新之气。如他的《经行岚州》《旅寓安南》两诗,一写北国风光,一写南方物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中国古代纪游文学史》)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年—708年),字必简,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遂为巩县人。杜甫祖父。早年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举进士,授隰城尉,转洛阳丞。性傲岸,恃才嫉世,时遭谗毁,仕途蹭蹬。圣历元年(698年),贬吉州司户参军。复因与州僚不和,被诬构入狱。其子杜并刺杀仇家,免官归洛阳。武后朝,迁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以阿附张易之,流峰州(今越南北部)。复起为国子监主薄,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病卒。审言擅五律,工书翰,极度自信,尝自夸:“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衡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然其五律属对精严,韵律、章法、造语均独标高格,对后世影响顾大。《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十卷,早佚。今传之《杜审言集》仅一卷,诗四十三首,《全唐诗》编为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2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