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
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包括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发端于
文艺复兴及
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
历史沿革
自由主义是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
人生观。近代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人类的
物质文明,但也造成许多
社会问题浮上台面,例如污染、童工,和都市人口过于拥挤等。物质和科学上的进步增长了人类的寿命,减少了
死亡率,也因此人口
爆炸性的增长。而这造成了劳工过多的问题,减低了平均的工资。
米尔顿·佛利民指出这个时代造成的现象不是贫穷人口增加,而使“贫穷现象更显而易见”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如
约翰·洛克、亚当·斯密、
威廉·冯·洪堡则认为这些问题将会由
工业社会自身进行修正,而无须政府的干预。
在19世纪,多数的民主国家都延伸了
选举权,而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公民往往倾向支持
政府干预的政策,由于
识字率的提高和
知识传播的发达产生了在社会上各种形式的
行动主义。19世纪产生的
社会自由主义成了第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里分裂出来的重要流派,社会自由主义主张立法禁止童工和规定劳工的
最低工资。
古典自由主义相信自由的哲学应该在每个领域都同等扩大(而不是在某些领域受到局限),他们非常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如枪支管理法、平等权利法(鼓励录用女性和少数族群的政策)、高税收、
社会福利和支持
公立学校。
在美国自由主义一词早已改变了原意,哈耶克认为涵义的改变是从罗斯福任内开始的,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在当时被贴上社会主义和左翼的
卷标,由于担心这些标签的
负面影响,罗斯福于是改自称为自由主义者。自从那时开始,自由主义一词在美国改变了涵义,与原本18和19世纪的自由主义完全不同了。
基本主张
亚当·斯密宣扬“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
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
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
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
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
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
社会资源获得
最优配置。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
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古典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
凯恩斯主义面对“
滞胀”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
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
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 的效率;
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经济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经济自由主义不同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完全自由放任,新经济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
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中的经济部分。经济
自由主义理论发展于
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被视为第一个阐述此思想的学者。他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降至最低,但他也不反对由国家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财产。一些发展于18世纪的理论,认为人们只要保留他们拥有的经济设备,而不是交由国家控制,那么将会创造出一个和谐、平等且日益繁荣的社会。这加强了18世纪末期,走向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潮流,后来随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为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并发展向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私有财产和个人契约组成了
自由主义的基础。早期的理论,假设个人经济活动是大量建立在自我利益之上,(
看不见的手)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限制之下行动将产生最佳的结果,(
自发秩序)并提供了最低标准的公共资讯与正义。例如,没有任何人被允许去胁迫或窃取。
经济自由主义支持政府除去市场的限制,并认为国家有提供公共财的合法地位。例如,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应担任起提供道路、运河、学校与桥梁等私有实体无法
有效执行的角色。然而,他更喜欢使用者对这些财货的消费付出一定比例的费用(如公路收费系统)。另外,他支持能促成自由贸易的
报复性关税,也提倡
著作权和专利以激励创新。
最初,经济自由主义是用来对抗,支持封建特权、贵族传统和君主为了他们本身利益而运转
国家经济的人士,而这些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大量废除。
19世纪中期,林肯遵循
辉格党的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增加国家控制如铁路的供应和管理。
太平洋铁路法提供了第一条跨大陆铁路的发展依据。
经济自由
主义结合了
古典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一些学派,特别是自由保守主义。
理论基础
市场要求清除那些给追求个人
利润最大化的资本
所有者带来不便的种种行政的或政治的障碍,而追求
个人利益最大化已经变成一种理性的
行为模式。这正是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基础。提倡经济自由主义的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信徒鼓吹让
民族国家服从于经济主宰者对经济自由的要求,禁止对市场首先是
劳动力市场的任何管制,反对出现
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主张
公共服务普遍私有化,减少公共和社会开支,而这些正是为社会基础服务的。
而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9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在
思想界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它有很深的社会背景:权力资本化从
商业资本、
生产资本发展到
金融资本阶段,新的强势集团基本形成,它要求相应的思想理论,并且形成经济学对整个
社会科学的垄断和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学的垄断;渐进改革逐步放弃了对于
弱势群体的补偿,剥夺性质日益明显,这就背弃了渐进改革的最基本精神,每一次“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改革,都产生一小撮暴富者,淘汰出一大批劳动者。
经济理论通过自己的存在首先是思想形态的存在与经济和社会的现实分离开来,这种思想形态最经常地以纯粹抽象的和理论的形式出现,它们特别倾向于把逻辑事物同事物的逻辑混淆起来。经济理论倾向于赋予现实以极端合乎逻辑的神话。经济学家的
理论分析,对经济自由主义,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诞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这是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样:不仅是在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中
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增大,
收入差距超常增长。
当中一些人认为根本没有政府能运作的功能存在,一些人则认为应该限制政府只提供司法、治安、和国防以抵挡外国入侵(
小政府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