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浪漫主义
19世纪初期的一种经济思潮
经济浪漫主义指无视历史发展规律,将中古经济制度或小生产私有制度理想化,以对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经济思潮。产生于19世纪初产业革命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时期。它分为两种: 一是由于大机器生产排挤小生产,使小生产面临崩溃的厄运,于是,在法国和瑞士这类小生产占多数的国度出现了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幻想; 二是当时还是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的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在其邻国产业革命的冲击下,出现了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幻想。前者以瑞士的西斯蒙第为代表,后者以德国的亚当·缪勒为代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否认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本质,企图建立一种实际上比资本主义社会还要落后的理想社会。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它们对理想社会的认识也不同。
简介
经济浪漫主义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和瑞士。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它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及其生产和分工的破坏作用,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无政府状态,财产分配的极度不平衡,继而否定资本主义是合理的自然制度。经济浪漫主义主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矛盾,唯一的途径是使现代社会重新回到理想化的小生产方式中去。认为中世纪宗法式的农业和行会手工业是最美好的生产方式。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实现宗法式的合作关系,以求得财富分配的平等和实现普遍的社会福利。经济浪漫主义尽管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它不懂得资本主义正是从小生产的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看不到资本主义大机器是代替中世纪小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差别
要在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如果不出差错,关键的改革要能顺利过关,一切的一切尽如人意,我看至少要50年以上的时间。30年我们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大飞跃,同时小心翼翼地实现社会转型;再用20年补课,大体就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局面。而发达国家呢,仅仅它的社会需求和劳动成本就限制了他的发展;它已经进入一个超稳态的社会阶段,不会有高的发展速度了。但愿我们在这几十年内实现现代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01 17:0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