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看来,古代的观点是把人作为生产的目的,而现代世界,生产是人的目的,
财富是生产的目的。就生产目的而言,“稚气的古代世界比发达的现代世界显得崇高得多”。马克思通过对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目的的批评,提出“未来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简介
《经济学手稿(1857-1858)》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的继续,与第30卷属同一单元。本卷一开始刊载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手稿》的后半部分。这部篇幅庞大的手稿的前半部分已收入第30卷,它开始时是第11章《货币章》,接着是第Ill章《资本章》。《资本章》又分为三篇,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篇《资本作为结果实的东西》。利息。利润。《生产费用等等》)。手稿的最后是第l章《价值》的开头部分和关于金称量机的摘录。本卷收文从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结尾部分开始。除这部手稿外,本卷还收入了马克思在这之后写的同样属于1857~1858年期间的两篇经济学手稿,即《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删第二章初稿片断和第三章开头部们。在这之后,本卷收入的是1859年正式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接着是马克思在1859一1861年期间写的三篇经济学手稿,即《资本章计划草稿》、《引文笔记索引》和《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
简述
2.1生产和流通的统一
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与理论经济学家的分析截然不同。理论经济学家把资本的流通过程同生产过程脱离开来孤立地进行分析,而马克思则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看作辩证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资本发挥职能的形式表现为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它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然后在流通过程中使这些价值得到实现,再以更大的价值重新回到生产过程,如此周转不已。所以资本的整个运动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统一。这种统一本身便是运动,便是过程”(见本卷第6页)。
2.2资本周转的速度
资本周转的理论。他指出,资本的一次周转等于资本的生产时间加上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创造的价值总额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过程重复的次数,而生产过程重复的次数又取决于流通的快慢。因此,“在资本周转的一定周期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总额……同劳动时间成正比,同流通时间成反比”,换句话说,资本“在一定的周期内总价值(从而所创造的新的剩余价值总额)等于劳动时间乘以资本周转的次数”(见本卷第15页)。资本周转越快,周转的次数越多,它的价值总额就越大。例如,一年周转4次的资本,其价值总额4倍于一年只周转一次的同量资本。因此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代替资本的量。资本的趋势是尽量提高效率,加速周转,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使周转放慢的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范畴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劳动资料等的价值)是把自己的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上,而流动资本(原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则是一次把全部价值再现在产品中。马克思证明,这两种资本彼此间的对比关系对于周转时间的快慢,从而对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不断地改进生产设备并采用新的技术,因而固定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大,而这又严重地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
摘录
p4
现代现实经济的对立面,即理想社会,是在古典经济学本身的著作中,特别是在李嘉图的著作中找到自己的理论前提的,而后者应被看作古典经济学的最完备和最后的表现。
P8
乌尔卡尔特眼中的俄国的政治
p9
以其真实性即以其普遍现实性
p11
巴师夏提供的是虚构的历史,他提供的抽象有时采取理性的形式,有时采取假想事变的形式,不过,这些事变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过,就像神学家那样,把罪恶有时看作人的本质的规律,有时看作原罪的历史
p13
把某种关系、某种经济形式的某个片面的规定固定下来,颂扬这个规定,排斥相反的规定──这种律师和辩护士的惯用手法
(马克思本人即是律师)
低级趣味的法国人
p15
在现实的历史上,雇佣劳动是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的,而在其最恰当的、划时代的、囊括了劳动的全部社会存在的形式中,雇佣劳动是从行会制度、等级制度、劳役和实物收入、作为农村副业的工业、仍为封建的小农业等等的衰亡中产生的。
从非洲人的偶像直接过渡到伏尔泰的“最高存在物”,或者从北美野蛮人的猎具直接过渡到英格兰银行的资本。
P16
完全像唐吉诃德安慰桑乔潘萨那样:虽然老是挨揍,并不需要勇敢。
(此处将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比作桑乔和唐吉诃德的关系,资本家骑士的意象)
[家庭──市民社会(狼性)──政治国家(人性)]
个别──特殊──一般
宗教属于市民社会,宗教是狼性的一种表现。
自然与历史的交锋在19世纪全面展开
p27
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
P35
把社会当做一个单一的主体来考察,是对它作了不正确的考察;思辨式的考察。
P36
如果劳动不是规定为雇佣劳动,那么,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现为工资。
P37
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
P40
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
P42
具体……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
(具体不是起点,而是结果,科学的起点是一种抽象,而不是具体/具象)
p43
家庭和主奴关系
p44
片面发展的民族即商业民族
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货币的充分发展──在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中这是前提──只是出现在他们解体的时期。
在罗马帝国,在它最发达的时期,实物税和实物租仍然是基础。那里,货币制度原来只是在军队中得到充分发展。
P47
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经济学家
历史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因为它很少而且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进行自我批判,──这里当然不是指作为崩溃时期出现的那样的历史时期,──所以总是对过去的形式作片面的理解。基督教只有在它的自我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在可能范围内完成时,才有助于对早期神话作客观的理解。同样,
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在资产阶级经济学没有用编造神话的办法把自己同过去的经济完全等同起来时,它对于以前的经济,特别是它曾经不得不与之直接斗争的封建经济的批判,是与基督教对异教的批判或者新教对旧教的批判相似的。
P49
在
土地所有制处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会形式中,自然联系还占优势。在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社会、历史所创造的因素占优势。
P49-50
17世纪经济学家无形中是这样接受国民财富这个概念的,即认为财富的创造仅仅是为了国家,而国家的实力是与这种财富成比例的,──这种观念在18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部分保留着。这是一种还不自觉的伪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财富本身和财富的生产被宣布为现代国家的目的,而现代国家被看成只是生产财富的手段。
P50
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
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关系在军队中也特别显著。
P51
艺术生产
p67
统计寓言
p69
在货币范畴上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本身
p90
作为价值,商品是一般的,作为实际的商品,商品是一种特殊性。作为价值,商品总是可交换的;在实际的交换中,只有当商品符合特殊的条件,商品才是可交换的。
P95
只要交换价值仍然是产品的社会形式,废除货币本身也是不可能的。
货币是同商品本身相分离的和对象化的交换价值这一规定
p99
在货币上,物的价值同物的实体分离开
p100-101
货币内在的特点是:通过否定自己的目的同时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p105
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
生产者相互间的全面的依赖
p106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自由竞争的社会里
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的和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联系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因为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只有通过交换价值,他自己的活动和产品才成为他的活动或产品。
(交换价值否定和消灭一切个性、特性:一切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交换的)
p107
活动的社会性质……是异己的东西。
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相互联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独立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
基本思想
把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看作客观历史过程,这是贯穿《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基本思想。现代化生产方式是历史的产物,必然要在历史过程中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所有这些都在以后相继发表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四卷《资本论》中得到了最详尽地发挥和体现。直到今天《导言》作为打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并没有失去其特殊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独立的科学价值,而且有理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占据一个卓越的地位。
背景写作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经济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现代化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各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劳资矛盾也日趋尖锐。这时,劳工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人民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学术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马克思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根据革命的需要,从1843年底在巴黎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详尽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写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即专题论文。1851年他打算把多年来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但后来他又感到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加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长时间、更紧张的研究工作。关于这一重要阶段马克思自己说过:“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史的大量的资料,伦敦对于考察现代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现代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直到1857年7月,马克思的工作首先还是搜集和批判地吸收各种不同的经济理论材料,以及直接研究英国和其它国家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事实。1857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预示着劳工运动已经临近,马克思决定在革命开始前完成自己计划中的经济问题巨著。1857年8月底,马克思终于在15年来各方面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写作。对这部巨著马克思打算首先从总的方面作个说明。
读书笔记
6.2货币章和资本章
商品经济的内部成长起来显然是整个任务的关键环节。但马克思恰恰只在这部手稿中进行了这件工作。
6.4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做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法,但绝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他坚持这种方法的客观依据是:“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在那里,一个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这样以来,它就不只是在特殊形式上被思考了”。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就是“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到目前为止,问题似乎解决了。前面提到的概念辩证法原来只是作者早在开篇就说明过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原因是恰恰在市场经济范畴下,商品,货币才达到它们的纯粹的丰富的形式,这是它们占据决定地位的那些历史阶段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