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再生产
经济学术语
经济再生产即物质资料再生产。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再生产。这两种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经济再生产不断反复地进行。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一方面,经济再生产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通过劳动生产各种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要将一部分没有被利用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经济再生产的基本内容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研究生态经济系统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就必须揭示现代经济社会的生态经济再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原理。现代社会生态经济再生产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再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态质量再生产和精神产品再生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
生态经济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生态经济再生产的基础,它创造着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全社会的人口再生产、精神产品再生产和生态质量再生产的物质需求。这一过程一旦停止或出现恶性循环,或停留在简单再生产水平上,整个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其他各类生活过程将停止、紊乱或解体,所以它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基础。
物质资料再生产的两重性。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社会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但其社会再生产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和自然再生产融合交织在一起。在社会属性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同等重要的环节,各自只是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并无主次之分。就自然属性讲,物质资料再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在内,突出表现在与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和积累的关系上。社会物质财物的积聚,是以上述自然再生产为基础的,是与自然生态环境对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规模的容纳量为前提的。
人口再生产
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一定数量的所有人的个体的总和。显然,人口是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和是否具有生理和身体缺陷的人的整体。人口再生产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和主体。人口产生出内在需求,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又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主体,同时人口本身也是生态与经济的复合体。
人口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构成生产力的动力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实体。人口再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繁衍、更新过程,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它包括就业人口再生产(人力资本再生产)、新增人口再生产(人力资源再生产)和退业人口再生产。
生态生产力再生产
生态系统再生产与生态环境再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后者是指以人的生产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再建设过程。
生态生产力再生产的含义。所谓生态系统生产力再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以太阳光能为动力,以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动物为消费者、微生物为分解还原者,以气候、土壤、地貌、纬度等条件为环境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一起建造、积累的过程。这是一个完全的自然过程,人类经济再生产只能顺应、协调这一过程,而不能取消、阻止它,或对其进行掠夺经营,否则将产生结构或功能性紊乱。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转化、循环的天然加工厂,这一周而复始的永恒转化、循环、积累过程,就是生态再生产过程。
精神产品再生产
精神产品再生产含义及其分类。精神产品是指知识形态的智力(脑力)劳动成果以及专门为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产品的再生产过程。
精神产品的种类。精神产品分为用于物质再生产的智力劳动成果和用于人口再生产的文化精神产品。智力劳动成果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力的精神产品;一类是作用于劳动者智力再生产的精神产品。前一类主要指科学研究成果、技术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工程及生产实施、施工方案、经济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方案等。它们主要作用于直接物质生产过程,属于社会生产力范畴。后一类主要是通过文化教育和科研培训向劳动者传授文化知识,为直接生产过程培养人才,称为智力再生产,属于社会上层范畴。至于专门为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精神产品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态的,如供观赏的园林、旅游景观、雕刻艺术品等;另一类是非物质态的,如文学艺术作品等,这一类归到文化精神产品中较好。
经济再生产有机体的结构
经济再生产过程是由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精神产品再生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再生产四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每个子系统又可分成两个二级子系统,即每个再生产的两大部类。
人口再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现有劳力(就业人口或人力资本)生产和新增人口生产(后备劳力或人力资源)。就业人口生产一方面需要精神产品生产部门提供精神产品,如文化娱乐性产品、知识性产品;另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新增人口生产需供给生活消费资料和精神产品。
精神产品也分为两大类,称为精神产品生产的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即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力的精神产品和作用于劳动者智力再生产的精神产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精神产品生产部门中就业的人口数量将愈来愈多;同时,物质生产部门为该部门提供的生产资料如科研仪器设备等,也愈来愈多、愈来愈尖端;用于教育、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的费用和投资数量也将会愈来愈大,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条必然规律。此外,直接利用生态自然景观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部门也将愈来愈发达。
生态系统再生产过程,也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宏观生态、物质、地理环境的物质、能量更新过程,它向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各种矿物、能源和各种自然能量,如风能、水能、核能、海浪及潮汐能等。第二部类是以生命因素为主体的广义农业生态系统再生产过程,这些部门向社会提供太阳能的转化物——化学潜能、生物能以及由无机物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样也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一部类,生存资料的部门为第二部类。第一部类生产是以生态系统的矿物、能量为源泉;第二部类的生产是以生态系统的生物为对象,以光能、气候、土壤等为环境。两大部类在再生产过程中相互交换其产品,用以维持就业人口的劳动能力,促进两大部类各自内部的生产资料的更新;同时,还要吸收精神产品、更新就业人口,并不断与生态系统交换物质和能量。
四个再生产部门之间,每个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以及各生产领域的各部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本质联系,构成了有机整体,其中运转着物质流、能量流、人力流、资金流和价值流,这些“流”依据着有序结构组合,制约着生态经济再生产的发展演替。
经济再生产有机体的要素关系
生态经济再生产的系统结构包括四个子系统、八个二级子系统,再往下一级又可分出众多结构要素,如三级、四级结构成分等。例如,生活、生存资料再生产部门的下一级结构成分是基础产业部门,如农业、轻工业、第三产业等部门。在广义农业中又有以生物为生产对象和生产资料的种植业、真菌栽培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部门,而农业生产又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交织、融合。广义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水域和农田生态系统。
在地质环境中,则包括各种矿物和能量资源。生态系统及广大的地质环境是社会再生产的对象和生产资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不仅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而且人口生产也越来越需要良好的人类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物质基础,就是精神产品生产也不能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甚至还包括了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精神生产部门,如旅游业、观赏业(观鸟、观海潮、观日出)和采风业。这些部门即属于产业,又属于科学研究。
就业人口流动在四个再生产过程的所有部门中,精神产品不是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以信息流作用于各个子系统,通过技术推广,有的转变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有的通过文化、教育、培训作用于后备的人口和人力资源再生产,但最终都要转化为现实物质生产力。精神产品生产与生态再生产没有直接物质和能量关系,但是却有着不可替代信息交流。培养全民族的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生态质量再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环境欣赏价值,才能加速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更新率。
意义
经济再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其规模与速率应在不破坏自然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再生产要走内含扩大再生产之路,不断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充分利用与回收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排放,实现经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6 21:32
目录
概述
经济再生产的基本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