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理窟
宋代张载创作的作品
《经学理窟》一书,主要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同北宋时期的其他学者一样,张载亦十分推重《周礼》,并企图借《周礼》所论来改良北宋时期的一些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
作品简介
张载(1020—1077)撰。张载为北宋大儒,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此编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包括《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横渠易说》三卷,《语录抄》一卷,《文集抄》一卷,《拾遗》一卷,宋元诸儒所论及行状为《附录》一卷。编辑者为明人沈自彰。成帙万历年间。所收与《宋史·艺文志》所载《横渠易说》三卷,《正蒙》十卷,《经学理窟》十卷,《文集》十卷不合,沈氏所辑盖非完帙。并有所选录所致。
通行的《张子全书》中《东铭》、《西铭》、《正蒙》为一至三卷,《经学理窟》为四至八卷,《易说》,为九至十一卷,《语录》为十二卷,《文集》为十三卷,《附录》为十四卷。《全书》中除《经学理窟》、《语录抄》、《文集抄》及《附录》世无单行本外,余皆有单刻本行世。
作者简介
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因是关中人,其学派称“关学”。为宋理学四大学派之一,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并称“周、张、程、朱”。张载在政治上主张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以缓和土地问题的矛盾,均贫富有利于民。在哲学上,张载提出“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观点。他说:“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正蒙·太和篇》)。又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和》)。载所谓的“太虚”就是气,世界没有“虚无”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以为“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又认为“万物皆有理”,“理只天道”,“事无大小,皆有道在期间”,并以“众人之心同一”为义理,而“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参见《太和》)。在社会观上,主张通变,“变而通之以尽利”,“功业见乎变”。在认识论上,主张穷理尽性,以为“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又以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来源,主张“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程、朱唯心主义理学在思想体系上截然不同。他的学派,是宋代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的学派,对后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后人将其《西蒙》、《正蒙》、《礼说》、《易说》、《语录》等编为《张子全书》,《附录》一卷。
内容简介
在《理窟》中,作者提出了“并田”和“封建”两项政治主张。他认为,实行《周礼》式的“井田制”,司以解决当时的贫富不均问题,具体作法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分给农民,“先以天下之地□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取消“分种”、“租种”的办法。关于“封建”,他说:“井田卒归于封建乃定”,作者看到了过分集权的弊病。特别是当时边防的无力,他认为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所以必要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张载所讲的“井田”,主观上是解决土地不均;所讲“封建”,主观上是为调整中央与地方权限,在封建制度下,绝不可能付诸实现,仅是一些空想方案而已。但这些空想方案,却具有十分积极的进步意义。《理窟》中作者还对儒家经典《礼》、《乐》、《诗》、《书》及学校、宗法、丧祭等进行了精审的论述。在《语录》中,作者提出“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的命题,指出“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强调穷理,“万物皆有理,著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作者所言的“理”,是客观的,“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理”是事物的理,不在人的内心。这些都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09:49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