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书法扎根在回族人民的生活中,特别是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是备受信仰的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推崇,同时,它也是
伊斯兰文化的标志之一
它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阿拉伯书法在穆斯林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元至正九年(1349),吴鉴撰《重修清净寺碑记》称,阿拉伯书法为“书体旁行,有篆、楷、草三法”,足见这种书法在元代就已经流行于世。
最初,阿拉伯书法多用于
清真寺礼拜殿装饰和碑文铭记。由于穆斯林严格遵守《古兰经》的训谕,对于学习研究伊斯兰教所需之《古兰经》、古兰经注、圣训、教义、教法等经书典籍,一般都是自己誊抄缮写,这已成为中国
穆斯林学习伊斯兰教知识的重要手段。故阿拉伯书法用于抄写经文、教材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大量的、普遍的现象,并为阿拉伯书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实践,阿拉伯书法博采汉字书法之长,从原来的库法体(al-kufi)、苏鲁斯体(al-Thulthi)、波斯体(al-Furisi)等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体”。
经字画,就是“中国体”在书写技巧上集阿拉伯书法与
伊斯兰艺术于一体,并吸收汉字书法中的布局、格式、间架、笔法、墨迹、印章等特点而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风格的阿拉伯书法艺术。经字画的书写与组编极为丰富多彩,且要求每个字、词、句都要加以精心设计和构思。从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缓急到相互之间的排列、组合及整体造型,都要配合得体,自然浑成,使笔墨浓淡不一,飞白相间,表现出与汉字书法艺术相类似的风格。
其内容多为《古兰经》和圣训中的警句、格言,或是伊斯兰教有关劝善止恶、扶危济贫之类的条款、戒律与祷词等。有一句话为一幅的,也有几句话为一幅的;对联的形式除句法相似、内容相关外,往往写成方块菱形互相对称;排列的顺序或自右至左,或自上而下,互相交错,体式多变。其它还有用阿拉伯文组成汉字或各种花卉图案等,使经字画充分体现了中阿文合璧的书法艺术。
经字画在
中国穆斯林牛广为流传,备受推崇。它不仅可在清真寺的殿堂门楣上作匾制幅,点缀庭栏,而且作为家庭装饰和伊斯兰标志,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喜爱。经字画的出现,是中国穆斯林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艺术结晶,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