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胸叩头虫,昆虫名,属鞘翅目,叩甲科。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福建、湖南、贵州、广西、云南。主要寄生在各种农作物、果树及蔬菜作物等。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农作物和菜苗的根部,致使作物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体长8MM~9MM,宽约2.5MM,细长,背面扁 平,被 黄色细绒臣卧毛。头、胸部棕黑色;鞘翅、触角、足棕红色,光高。唇基不分裂。触角着生于复眼前缘,被额分形;触角细短,向后不达前胸后缘车船费1节最粗长,第2节稍长于第3节。自第4节起呈锯齿状,末节圆锥形。
前胸背板长稍大于宽,基部与鞘翅等宽,侧边很窄,中部之前明显向下弯曲,直复眼下缘;后角尖锐,伸向斜后方,顶端多少上翘;表面拱凸,刻点深密。小盾片略仿心脏形,覆毛极密。鞘翅狭长,至端部稍缢尖;每翅具9行纵行深刻点沟。各足跗节1节~4节节长渐短,爪单齿式。
老熟幼虫体长20MM~25MM,宽约1.5MM,细长圆筒形,淡黄色,有光泽。头扁平,口部深褐色。腹部第1节~8节略等长。尾节圆锥形,尖端为红褐色小突起,背面近前缘两侧生有1个褐色圆斑,并有4条褐以纵纹。
在
东北地区约3年1代。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表土内。在黑龙江克山地区,卵发育历期8—21天。幼虫喜潮湿及微偏酸性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cm土温7—13℃时,为害严重,7月上中旬土温升至17℃时即逐渐停止为害。
土栖昆虫,生活、为害于地下,具隐蔽性,并且主要在作物苗期猖獗,一旦发现严重受害,往往已错过防治适期。为此,对此类害虫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工作。调查的时间一般从秋后到播种前进行。调查的方法是分别按不同土质、地势、水腮条件、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地块,采取双对角线或棋盘式定点,每10000m2—3个样点,每点查1m2,掘土深度30—50cm,细致检查土中脐增及其它土栖害虫种类、发育期、数量、入土深度等,分别记入调查表中,在测报调查时,每m2金针虫数量达1.5头时,即应取防治措施。
一是对于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害虫,并且将大量害虫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压低虫量15%—30%,明显减轻第二年的为害。二是合理安排茬口。三是合理施用化肥。
碳酸氢铵、腐植酸铵、氨水、
氨化过磷酸钙等
化学肥料,散发出氨气对
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温湿度直接影响着害虫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