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柄茅(拉丁学名:Ptilagrostis mongholica (Turcz. ex Trin.) Griseb. in Ledeb. )是禾本科细柄茅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秆直立,密丛,高可达60厘米,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叶鞘。叶鞘紧密抱茎,微糙涩;叶舌膜质,顶端钝圆,
叶片纵卷如针状,质地较软,圆锥花序开展,分枝细弱,呈细毛状,常孪生或稀单生,下部裸露,上部一至二回分叉,枝腋间或小穗柄基部膨大;小穗柄细长;小穗暗紫色或带灰色;颖膜质,几等长,先端尖或稍钝且粗糙,边脉甚短;外稃具脉,背上部粗糙,无毛,下部被柔毛,基盘稍钝,芒柱扭转;内稃与外稃等长,背部圆形,下部具柔毛;7-8月开花结果。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密丛,高20-60厘米,径约2毫米,通常具2节,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叶鞘。
叶鞘紧密抱茎,微糙涩;叶舌膜质,顶端钝圆,长1-3毫米;叶片纵卷如针状,质地较软,秆生者长2-4厘米,基生者长达20厘米。
圆锥花序开展,长5-15厘米,分枝细弱,呈细毛状,常孪生或稀单生,下部裸露,上部一至二回分叉,枝腋间或小穗柄基部膨大;小穗柄细长;小穗长5-7毫米,暗紫色或带灰色;颖膜质,几等长,先端尖或稍钝且粗糙,具3-5脉,边脉甚短;
外稃长5-6毫米,具5脉,顶端2裂,背上部粗糙,无毛,下部被柔毛,基盘稍钝,长约1毫米,具短毛,芒长2-3厘米,全被长约2毫米的柔毛,一回或不明显的两回膝曲,芒柱扭转;
内稃与外稃等长,背部圆形,下部具柔毛;花药长约3毫米,顶端常无毛或具毛。
细柄茅与
双叉细柄茅(Ptilagrostis dichotoma Keng ex Tzvelev)近似,但细柄茅的颖基部多呈紫色;外稃长5-6毫米;芒长2-3毫米,而双叉细柄茅外稃长4毫米;芒长1.2-1.5毫米,可以区别。
细柄茅属中生性密丛型禾草。喜高寒、干燥气候,耐瘠薄,但喜肥沃湿润土壤。生长在海拔3200-4600米的山坡草地、山间平坝草地、林间草地、林缘、亚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在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中,细柄茅垂直分布,但在群落中参与度小,常作为与
羊茅、致细柄茅、藏臭草、直芒草、紫花针茅、
升马唐等禾草及杂类草组成群落,植被总盖度50-70%。在中国新疆生长在海拔2400-3900米的高山、亚高山和中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上均可生长,适宜湿润微温气候。在天山南坡
座花针茅、禾本科
紫花针茅类型的高寒草原、
冷蒿+
冰草类型的山地草原均有生长;天山北坡可向下延伸到草甸草原;在伊犁地区有时作为伴生种或散生种出现于海拔3000-3200米的高山草甸草场中;帕米尔的高寒草原也有生长,在群落中均居于伴生种地位;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生长在天山北坡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细柄茅是高寒草甸植被中的次要伴生种。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内蒙古、
西藏等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也有分布。
细柄茅为良等饲用价值的牧草,他的茎、叶细长。耐牧性强,适口性高。
幼嫩时草质柔软,叶量较丰富,各类家畜均喜食,在草群中的参与度虽然不大,但是单株产量较高,耐牧,营养价值中等,中等放牧型禾草。开花以后直至
结籽期植株变得坚硬,粗糙,适口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