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尾高原鳅
鳅科高原鳅属动物
背鳍起点距吻端等于或略大于距尾鳍基,外缘平,鳍条末端略伸过臀鳍起点的垂直线或与之齐平。头楔形,吻钝。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明显小于距尾鳍基,鳍条末端远不达尾鳍基。胸鳍长约占胸、腹鳍起点间距的58-72%。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略前或与1-2根分枝鳍条相对,距胸鳍起点明显大于距臀鳍基后端,末端伸过肛门。肛门位置较后,距臀鳍起点约占臀鳍起点至腹鳍基后端间距的22-24%。尾鳍略凹。全身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沿侧线具10-14个近圆形斑,体背具6-10个宽横斑,背鳍具斑纹1条,尾鳍具斑纹具斑纹2条,其余各鳍无明显斑纹。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圆筒形,仅在尾鳍基附近略侧扁。背缘轮廓线弧形,自吻端至背鳍起点逐渐隆起,往后逐渐下降。腹缘轮廓线较直,腹部圆。头大,略平扁。吻略呈锥形,吻长略大于眼后头长。眼较小,位于头背面,腹视不可见。眼间隔宽平,明显大于眼径。口下位,浅弧形。上下唇厚,有较深的皱褶。上颌弧形,下颌匙状,边缘不锐利。须3对,较长。内则吻须后伸接近前鼻孔,外侧吻须伸达前、后鼻孔间的垂直线,口角须伸达眼中央至眼后缘的两垂直线之间。尾柄细长。其起点处的宽约等于该处的高。
次性征表现为雄鱼在眼前缘至口角具一隆起区,其上布满小刺突胸鳍外侧5-6根鳍条背面有埑状隆起,其上也布满小刺突。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境内的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水系,朋曲河和苏班西里河上游,西藏境内奇林湖,昂拉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湖,多钦湖,泊古湖和哲古湖等湖的沿湖河流,云南和石鼓(金沙江的一条支流)。
世界分布
阿富汗的锡斯坦。
生活环境
生活于海拔3000-5100米处,常见于水深流急的大河岸边。以摇蚊小虫和它其分昆虫为食,每年7月份产卵。根据大理州渔业工作站2010-2011年在中江至桃园江段龙开口电站捕捞过坝项目实施结果,为常见种,在干流与支流交汇浅水区,有一定量的种群数量分布。
生长特征
耳石适合于细尾高原鳅的年龄鉴定。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9996×10-5L2.9762(R2=0.9680)。体长与耳石半径间关系式为L=0.0027R1.7230(R2=0.9542)。四种生长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长规律,其中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8.45龄。
食性
细尾高原鳅为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主要是水生昆虫幼虫,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
参考资料
细尾高原鳅.农业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5 20:3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